•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網路作家唐家三少的兩會生活

2019-03-12 10:49:00
來源:海峽之聲網
字號
海峽之聲廣播電臺北京3月11日消息(記者 朱樂 莊楊筱 曹婷)説起全國政協委員張威,大家可能還很陌生。可是提到網路作家“唐家三少”,很多人都聽過他的傳奇故事。在全國政協的小組討論會上,我們見到了網路文學界的領軍人物張威。
  

  張威,筆名唐家三少,大陸著名網路小説作家,雖然還是個1981年出生的青年人,但已經多次入選福布斯中國名人榜,2018年以1.2億元的版稅排名網路作家榜第1位。在以西裝為主流氛圍的政協會場裏,張威依然不改自己的休閒本色,一身休閒裝、1米9高瘦的身材,清秀的有如鄰家哥哥般,出現在全國政協共青團青聯界別的小組討論中,別在胸前的“委員出席證”上寫著:張威,0697號。

寄語網路文學創作者:興趣第一,不能為賺錢

  據中國作協統計顯示,截至2017年12月,中國網路文學用戶已達3.78億人,中國網路文學創作隊伍非簽約作者達1300萬人,簽約作者約68萬人,總計約1400萬人。很多網路文學創作者最關心的就是怎樣才能靠寫作賺到那麼多錢。

  張威回應稱,要為興趣而寫作,但不能影響自己正常生活。無論是網路文學還是傳統文學創作,都要從興趣出發,喜歡寫作才去創作。因為沒有人能確定,自己寫的內容別人就一定喜歡。所以張威建議網路文學作者用業餘時間創作,慢慢得發展,當可以通過寫作養活自己,再考慮往專職去轉,而不是一上來就要專職寫作。他舉例説:“我也是寫了大概兩年多,才逐漸轉為職業寫作,而且我那時寫作排名成績是第一名,有了穩定的收入後,才轉為職業創作。”

  張威説,好多人覺得寫作沒成本,只要一台電腦。其實寫作是有巨大成本的——看得見的時間成本和看不見的底蘊積累的成本!所以,網路文學作者們一定要在不影響正常生活的情況下,再去寫作。

十年堅持,贏得“行走的列印機”稱號

  自2004年開始創作至今,張威已經出版了幾千冊圖書,保持著平均每天七、八千字的更新量。他的大部分作品,已被授權改編成遊戲、動畫、影視劇,成為年收入過億的青年作家,被網友稱為“行走的列印機”。對於自己作品如此高産的秘訣,張威透露,首先是要有興趣。“寫作是我的興趣,寫作能讓我感到快樂,我不覺得是件苦差事。其次就是要固定時間寫作。我現在每天從上午9點半到12點,每寫30分鐘休息10分鐘,加一塊兒正好120分鐘。這大概是從09年、10年開始有的習慣,快十年了,所以一到那個時候,我如果不坐到電腦前寫作,我就渾身不舒服。

  這幾天兩會,張威在參政議政的同時,也沒有拉下寫作。他説,兩會期間還是會寫,但不是按原來那個時間去寫了,因為要開會。他帶著電腦和外接鍵盤。因為個人太高,酒店桌子不舒服,他就把屋裏的垃圾桶放在桌上,再把電腦放在垃圾桶上架高,用外接鍵盤打字。他説:“只要是安靜的環境,我的手一摸著鍵盤就可以進入狀態。”

中華傳統文化——網路文學興盛的基礎

  説到網路文學的興盛,張威表示,正是因為有中華傳統文化的基礎,注重有天馬行空般的故事情節,網路文學才能如此興盛,並且被海峽兩岸以及世界讀者所喜愛。

  這些年,他在臺灣發行的實體書已經有數千冊,根據他的作品改編的遊戲也海峽兩岸都佔有很大市場份額。這讓張威擁有大量的臺灣粉絲,他也多次去臺灣走訪調研。談到對臺灣讀者的印象,張威表示:“臺灣讀者和大陸讀者沒什麼不一樣,都很熱情,很親切,畢竟都一個國家的人。”

委員的責任:規範網路文學平臺資質

  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唐家三少”張威感到既有壓力更有責任。他立足本領域,準備的提案也是對推動網路文學行業的健康發展建言獻策。

  “我是網路文學這個領域唯一的全國政協委員,這次的提案是規範網路文學的審核制度。”張威認為,網路文學是屬於通俗文學,意義就在於讓人們在緊張的工作學習之餘,能夠通過網路文學獲得精神上的愉悅。不過,目前一些網路平臺上的內容良莠不齊,存在導向錯誤、低俗、侵權盜版等問題。如果不加強監管的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現象,對整個網路文學行業是毀滅性的打擊。

  張威建議監管部門以清單形式列出網路文學平臺應具備的相關資質,還要加強對相關網路服務提供者的管理。對於審核不嚴、投訴較多卻仍不改正的新媒體平臺、應用商店應加入黑名單,暫停提供服務,並進行整改。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