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理論新視野解讀新時代】鄉村振興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

2019-03-10 21:32: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鄉村振興,治理有效是基礎。黨的十九大報告將“治理有效”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之一。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加河南代表團審議時再次強調,鄉村振興要夯實鄉村治理這個根基。鄉村治理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基石。要加強農村基層基礎工作,構建鄉村治理新體系。  

  強化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作用。“農村要發展,農民要致富,關鍵在支部。”農村基層黨組織是黨在農村全部工作和戰鬥力的基礎,是黨聯繫廣大農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要突出政治功能,提升組織力,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鬥堡壘。加強對各類組織的統一領導,打造充滿活力、和諧有序的善治鄉村,形成共建共治共用的鄉村治理格局。牢固樹立黨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鮮明導向,充分發揮組織優勢和組織功能,把廣大基層黨員和群眾的思想、行動、力量和智慧凝聚起來,齊心聚力搞好鄉村經濟社會建設。  

  選好配強農村黨組織書記。“支部強不強,關鍵看‘頭羊’。”把農村基層黨組織建成堅強戰鬥堡壘,關鍵在選優配強村黨組織書記。嚴把選人用人關,大力選拔黨性強、致富水準高、服務意識優、作風好的黨員幹部擔任村黨組織書記。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黨組織書記的教育培訓,健全激勵機制和管理機制,促進他們履職盡責、幹事創業。農村黨組織書記要當好“領頭羊”,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帶領群眾投身鄉村振興新實踐,幫助群眾拓展致富渠道,增強致富技能,助推困難群眾提前脫貧,增強群眾獲得感、幸福感。  

  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軟弱又渙散,事事不好辦。”當前,軟弱渙散是一些農村基層黨組織的“軟肋”。之所以“軟弱”,是因為戰鬥力不強;之所以“渙散”,是因為凝聚力不足。整頓軟弱渙散村黨組織,要在政策、人才、資金、項目等方面向基層傾斜。建設一個堅強有力的農村基層黨組織領導班子,將軟弱渙散黨組織的書記全部配齊配強,注重把農村致富能人、青年選配到村級後備幹部隊伍中,通過交任務、壓擔子,促其在實踐中增長才幹。設立服務群眾專項經費,加大資金投入保障力度。鼓勵和支援農村基層黨組織利用自身優勢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讓黨組織説話辦事更有底氣和分量,真正成為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主心骨、領路人。  

  深化村民自治實踐。“事情辦不辦,村民説了算。”村民自治在鄉村治理體系中處於基礎性地位,發揮著主體性、根本性作用。要堅持自治為基,制定完善並充分發揮自治章程、村規民約在農村基層治理中的獨特功能,注重汲取村民和農村社會鄉賢人士的智慧,弘揚公序良俗。全面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推行村級事務陽光工程。依託村民會議、村民代表會議、村民議事會、村民理事會、村民監事會等,形成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管的多層次基層協商格局。推動鄉村治理重心下移,盡可能把資源、服務、管理下放到基層,繼續開展以村民小組或自然村為基本單元的村民自治試點工作,健全和創新村黨組織領導的充滿活力的村民自治機制。  

  加強村級權力有效監督。“有利或有害,群眾要明白。”加強村級民主監督組織建設,是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推動農村黨風廉政建設、維護基層穩定的重要保障。要建立健全村務監督委員會,加強村級民主監督。進一步推進村務公開建設,組織並引導村民參與到鄉村治理中來,在完善民主選舉的基礎上,規範民主決策機制,主動接受民主監督,通暢村民與基層黨組織和政府的溝通渠道。創新村民議事形式,完善議事決策主體和程式,落實群眾知情權和決策權。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