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人的故事丨人大代表李彩雲:採油工中的全國女勞模

2019-03-09 19:22: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我是李彩雲,吉林油田公司的一名石油工人。24歲那年,我穿上了紅色石油服,成為了一名採油工。那時候,大夥兒都很納悶,“年紀輕輕幹啥不好?非要下井組?”但是,我喜歡。沒想到,這一幹就是22年。  

   

  2018年,我成為了全國人大代表。説實話,我沒有想過有一天我也能走進人民大會堂。我只是一名石油工人,我只是做了自己應該做的事情。  

   

  2000年,我所在的新木採油廠改革,我開始獨自承包5號井組採油工作。  

  “你傻啊,彩雲!5號井組你也敢包?”大家都這樣説。但我就是犟,我想,“我肯定能幹出個樣來!”後來,我乾脆把家搬進了井組。經過幾年不斷的摸索,我們探索出了許多高效採油操作法,這些方法成了油井增量的“秘訣”。5號井組從全廠“老末”變成了“工人先鋒號”,我也成為了全國勞動模範,我的心裏甭提多高興了。  

    

  2010年7月,我被確診為甲狀腺惡性腫瘤,必須馬上進行手術。手術後7天,我就回到了井組。大家都叫我“拼命三娘”,但我覺得,不是我不惜命,但我得回去看看井組咋樣了。看到井組有序運轉,我覺得一切都值得!  

   

  作為石油工人,最幸福的事就是看著井組增效。我們探索出的高效操作法,使原來30天的平均洗井週期延長到了60多天,平均含水恢復週期也縮短為2-3天,我管理的11口油水井的産量也因此增加了100余噸。更讓我想不到的是,我們的“土方法”竟然在行業中得到推廣,其他井組也因此提高了産量。   

  最近,我看到了一則新聞。截至2018年10月底,我國國內原油産量為1.57億噸,同比增長0.3%,國內上游勘探喜訊不斷,中秋1井、永探1井、沙探1井等探井,不斷開闢增儲上産新領域。我想,能投身國家能源建設,用自己的力量守護“工業血液”,是我一輩子的光榮與夢想。   

   

   

  這一年,我經常到基層井組了解情況。“隊裏現在‘青黃不接’啊,最年輕的採油工都40多歲了,大學生很多都不願意來出苦力。”   

  工友的這句話讓我陷入了沉思。   

  我也發現,雖然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大力弘揚工匠精神,但社會上“重學歷、輕技能”的觀念一直存在。如何扭轉這種觀念,讓我們的石油工人真正使上勁兒、真正貢獻力量?   

  我開始調研,到一線崗位了解工友們的想法。如今,我帶著工友們的心聲,再次走進了兩會。  

   

  建議一:建立切實有效的工匠精神培育機制。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這就更加需要工匠精神,建立切實有效的工匠精神培育機制迫在眉睫。   

  建議二:建立健全工人激勵保障機制。   要讓更多人樂意當工人、做工匠,需要良好的社會文化環境,更需要建立健全培養、考核、使用、待遇等一整套的激勵機制。   

  建議三:提高工人工資待遇,拓寬工人發展渠道。   

  做好頂層設計,完善技工等級晉陞制度、職業技能等級認定政策,為技術工人創造更佳成長路徑,真正重視並重用高技能人才,切實提高工匠工資待遇,積極拓寬該群體發展渠道,從而激發廣大工人的進取之心、奮鬥之志,讓他們對自身職業有認同感、歸屬感、成就感,讓社會公眾切實感受到當工人有前途、有盼頭、受尊重,才是培養工匠及工匠精神的核心。   

   

  我只是一名普通的石油工人,能成為全國人大代表,我感到了沉甸甸的責任。在我看來,職業沒有貴賤,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極致就是不凡,這也是我們一直倡導的工匠精神。我要做的就是做好這個“領頭雁”,始終保持那顆初心,唱響石油工人之歌。(中國青年網 中國青年報中青線上記者李慧慧 實習記者 任光建 汪惠怡 陳展羽 羅春昊)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