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兩會地方談】重視休戚與共的“56789”

2019-03-08 13:03:00
來源:中國江蘇網
字號

  “民營經濟現狀已經和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休戚與共息息相關,結成了命運共同體。”“支援民營經濟發展的大政方針不能變,也不應該變,也變不了。”在今年的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如此力挺民營經濟。

  關於民營經濟的作用,有一個形象説法,就是“56789”,即民營經濟貢獻了中國經濟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可以説,中國經濟發展離不開民營經濟,這既是客觀事實,也是各界共識。但同時也不得不承認,民營經濟發展仍面臨重重障礙,最突出的就是“三座山”:一座是市場大環境的“冰山”,一座是融資難的“高山”,一座是轉型創新的“火山”。在此基礎上,中國民營經濟研究會會長莊聰生總結出了民營經濟“十大痛點”:市場需求不足,投資回報率低,融資難和融資貴,稅費負擔重,少數幹部不作為,産權得不到有效保護,所有制歧視,新官不理舊賬,轉型升級,以及環境硬約束。

  更加重視休戚與共的“56789”,就必須認識到“政策落實是最大關愛”。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多次提到了民營企業和民營經濟,並強調要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對此,接受採訪的民營企業家都非常振奮。不過,也有企業家説出了自己的期盼:希望好政策能夠執行到位。他們表示,如果各級領導都能按照要求一樣一樣去落實,實實在在兌現各項承諾,就是對民營企業的最大關愛。這啟示我們,利好政策不能停在紙上、懸在空中。唯有下大力氣推動政策落地落細落實,民營企業才能增強獲得感。

  更加重視休戚與共的“56789”,就必須認識到“公平環境是最大支援”。劉世錦委員在接受採訪時,反映了一些民營企業家的心聲:企業所要求的其實並不是什麼額外的優惠、特殊的照顧,更不是吃偏飯。他們要的是平等發展的條件、公平競爭的環境。順應期盼,我們就要下大力氣打破制約民企發展的“卷簾門”、“玻璃門”、“旋轉門”,特別是要切實解決形式上平等,實際上不平等的潛規則問題。

  更加重視休戚與共的“56789”,就必須認識到“減少打擾是最大呵護”。一位接受採訪的民營企業家認為,有關部門的“不打擾”也是降成本。現實中,一些多頭檢查、重復檢查,既浪費了企業的時間、精力,更為企業增加了很多隱形成本。政府這只手,要在“有為”與“無為”中拿捏分寸,做到“有求必應、無事不擾”。打個比喻,就是當企業陽光燦爛,發展順風順水時,要做好服務保障,當好“店小二”;當企業遇到陰雨天,經營遇到困難了,政府要提供全天候幫助,當好“急郎中”。(翟慎良)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