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全國兩會地方談】每一條“通道”都是通往民心的大道

2019-03-07 11:02:00
來源:中安線上
字號

  3月5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在期待中亮相。至此,2019年全國兩會的“三大通道”全部開啟。

  聚焦民情民意,傳遞權威聲音。近年來,全國兩會“通道”已成為釋放信號、引導預期、鼓舞士氣的重要窗口,各路媒體和人民群眾早已深諳此“道”。去年全國兩會期間,就有30位部門負責人、45名全國人大代表、33名全國政協委員在“三大通道”現場“開方”,駐足發聲。從“代表通道”彰顯出的“開放自信”,到委員通道不斷傳來的“好聲音”,再到“部長通道”的承諾有“幹貨”、落實有“硬招”。國家深化改革的政策從“通道”第一時間解讀,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動力與信心,也從“通道”第一時間傳遞。兩會“通道”向世界展現了中國政治的民主公開、透明開放。

  每一次“通道”的開啟,都意味著新的出發。在今年的通道上,人們聽到了國家文物局長向基層縣市關於重視文物保護部門的“請求”,聽到了生態環境部部長因為治霾問題直言的“壓力山大”,看到同為政協委員的村支書和央企高管圍繞農村資訊基礎設施問題的“現場諮詢”......兩會上的通道效能越來越高,越來越“實”。一份份有關國計民生的“大禮包”,一聲聲事關民生福祉的莊嚴承諾,從這裡傳向海內外,飛入百姓家。“讓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藥進入醫保”“污染防治攻堅戰不能走‘回頭路’““明年將發射火星探測器”“傳染病防控能力中國引領全球”……通道內聲聲傳來“求真”和“務實”,字字寫滿責任和擔當。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兩會時刻,是追夢路上的路標和印記,鐫刻著砥礪前行的足印。這些年,“通道”上的面孔在變化,媒體採訪的形式在變化,群眾關心的話題在變化,而不變的,是各方對代表、委員和部長們盡責履職的期盼,是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是每一位代表委員不辱使命的鏗鏘步伐。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