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為人民創作是一個根本問題

2019-03-06 10:43:00
來源:求是網
字號

  3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文學藝術創造、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人民是創作的源頭活水,只有紮根人民,創作才能獲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這就從唯物史觀高度深刻闡明瞭文藝創作的立場、源泉與目的,精闢而透徹。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出發點。為人民創作、為人民立言,是我們的根本立場。文藝工作具有意識形態屬性,具有鮮明的價值導向性。唯物史觀告訴我們,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群眾是真正的英雄。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切成就都歸功於人民,一切榮耀都歸屬於人民。”“必須牢記我們的共和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始終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始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始終為人民利益和幸福而努力工作。”因此,以人民為中心就成為文藝工作的根本立場和出發點,歡樂著人民的歡樂,憂患著人民的憂患,為人民創作、為人民謳歌,就成為文藝工作者義不容辭的責任與使命。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不竭源泉。人民群眾的偉大實踐創造了波瀾壯闊的歷史,蘊涵著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智慧。生活最深刻,群眾最智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在人民面前,我們永遠是小學生,必須自覺拜人民為師,向能者求教,向智者問策。”堅持“以百姓心為心”,傾聽百姓疾苦,了解百姓生活,關切百姓命運,把握百姓思想脈搏,我們就能從人民群眾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汲取創造的智慧,磨礪創新的思維,號準時代的脈搏。“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文藝創作只有深深紮根於人民實踐,把人民群眾的創造作為源頭活水,深度挖掘、提煉,才能創作出反映現實、燭照民心、引領時代的有筋骨、有道德、有溫度的精品力作。

  用精品奉獻人民,是文藝創作的目的。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更加迫切。滿足人民過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須提供更加豐富而有營養的精神食糧,更好地服務人民,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然而,我們的文藝作品長期以來存在有高原無高峰的問題。為此,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這就要求文藝工作者要有信仰、有情懷、有擔當,樹立高遠的理想追求和深沉的家國情懷,胸中有時代,心中有人民,肩上有擔當,堅定文化自信,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走進實踐深處,表達人民心聲,以工匠精神精耕細作、精益求精,用心用情用功抒寫人民、描繪人民、謳歌人民,傾力打磨文藝精品。

  人民是文藝創作的出發點、源頭活水和根本目的。為人民而創作,這是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在文學藝術領域的集中體現,彰顯出文藝工作者拳拳的赤子之心與濃郁的人民情懷。真情實感最動人,紮根人民最有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與深情鼓勵,既揭示了文藝創作的規律,又似一盞航燈,為文藝工作者指明瞭前進的方向。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