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在江蘇文藝社科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2019-03-05 14:57:00
來源:新華報業網
字號

  “新時代呼喚著傑出的文學家、藝術家、理論家,文藝創作、學術創新擁有無比廣闊的空間”“要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堅持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習近平總書記4日下午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的重要講話,在江蘇文藝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中引起強烈反響。

  大家紛紛表示,要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深刻反映時代巨變,描繪時代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

  勇答時代課題,描繪壯麗精神圖譜

  “總書記現場聽取8位委員的發言,之後又和我們親切談了45分鐘,身在現場,我倍感溫暖,更覺振奮。”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曲藝家協會副主席盛小雲説,習近平總書記談到,要堅持與時代同步伐,希望大家承擔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創作的主題、捕捉創新的靈感……這讓她深有感觸。

  “改革開放40多年,新中國成立70週年,在這波瀾壯闊的發展進程中,涌現了大量真切奮進、感人至深的‘好故事’。寶貴的時代素材,給了文藝工作者崇高的歷史榮譽感,也激發了大家的創作靈感。”盛小雲告訴記者,今年蘇州評彈團將推出“共和國的脊梁”系列作品,以鄧稼先、時代楷模崔根良、港珠澳大橋設計師等人物為創作素材,計劃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巡演,以寫實鮮活、具有時代精神的文藝作品鼓舞人民、滋養人心。“蘇州評彈雖然是一種具有地方色彩的藝術表達,但也有它迷人的地方,結合時代素材進行創新,會煥發新的藝術生機。”她相信,以評彈婉轉的曲調、優雅的唱腔,定會讓“時代故事”得到不一樣的詮釋,獲得更多老百姓的認可和喜愛。

  翻開全國政協委員、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産研究所所長賀雲翱的筆電,記者看到,四頁紙上,密密麻麻記滿習近平總書記講話的內容。在他看來,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不僅為文化文藝事業、哲學社會科學事業的進一步發展指明方向,更提供科學的方法論。尤其是總書記對於70年來黨和人民奮鬥實踐的回顧,讓長期致力於紅色文化、烈士精神保護的他感到特別親切。“我曾負責過雨花英烈精神研究的課題,在給一些幹部講課的時候,講著講著眼淚就流下來了,因為確實非常感動,正是無數先烈的犧牲才換來今天的中國,這一點我們永遠不能忘記!”

  但賀雲翱也發現,近些年網路上出現一些污衊烈士英雄、否定革命歷史、鼓吹個人主義的論調。“這是否定歷史的正當性以及現代中國的來源!在這樣的時候,總書記強調文藝創作、社科事業要深刻解讀新中國70年曆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顯得尤為及時和必要。”

  “總書記的講話令文藝工作者備受鼓舞。”南京藝術學院副教授、三屆中國音樂“金鐘獎”得主、江蘇省青年藝術家協會副主席任潔説,習近平總書記對文藝工作的重視、對文藝家的關懷以及對文藝發展的期許,深為感人。“作為中國傳統器樂古箏的演奏者與教育工作者,我深感,以古箏為代表的民族器樂,正踏上令人激動的嶄新航程。”任潔認為,我們應當對傳統重新挖掘、重新梳理;同時,我們還應致力於創作各種風格的原創作品,努力與時代、生活結合,對當代生活進行視角獨到的反映和全新闡發。

  “作為一名青年藝術家,我們的使命就是要努力踐行創新,讓古箏這門古老的傳統藝術煥發時代光彩,走入當下生活。”任潔表示。前不久,她創意並完成一部古箏劇《箏敘》,古箏首次以劇目的形式進行講述,為具有3000年曆史的古箏贏得更多當代年輕的觀眾。今年,她還將與江蘇女子民族樂團完成器樂劇《夢西遊》。“傳統文化,正在以各種各樣的創新性形式蓬勃發展。”她相信,在這個時代,中國傳統樂器將濃墨重彩地寫下輝煌的新篇章。

  紮根人民群眾,講好精彩中國故事

  現場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尤其是聽到總書記強調的“四個堅持”,全國政協委員、省作家協會主席范小青倍感振奮,也深受啟發。“縱觀中國文學的創作實踐,我們深切地體會到,要出精品力作,文藝家要植根現實、觀照現實,當代中國人民的精彩生活給文學創作提供極為豐富的源泉,等著文學去書寫、去描繪;要出精品力作,文藝家要耐得住寂寞,不求速成,要有出大作品的決心、信心和耐心;要出精品力作,文藝家必須紮根人民,一切優秀文藝工作者的藝術生命都源於人民。”

  范小青説,經典的文學作品之所以能歷久彌新,具有震撼人心的永恒力量,就是因為它們以精湛的藝術彰顯深厚的人民情懷,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與時代脈搏共同躍動,展示人類共同的理想情懷。“作為作家、藝術家,我們一定要同人民在一起,沉下心、沉下身,摒棄浮躁。作家、藝術家要接‘地氣’,作品才有‘生氣’、有‘靈氣’、有‘人氣’,也才顯得‘大氣’。”

  “總書記對文藝界做了充分肯定,同時也對我們寄予很大期望,希望我們‘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我們責任重大。”學習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後,全國人大代表、蘇州市蘇劇傳習保護中心主任王芳結合自己的工作表示,蘇劇是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是傳統地方戲曲劇種之一,她和同事們正在讓傳統的蘇劇煥發活力,守正創新實現新作為。“2017年,我們排的蘇劇現代戲《國鼎魂》,講述蘇州潘氏一族守護國之重器大盂鼎、大克鼎的真實故事。文運與國運相牽,文脈與國脈相連,用故事告訴更多人:有了國家,才有我們小家!”

  “文藝創作要以紮根本土、深植時代為基礎,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內涵、藝術價值。”王芳表示,我們會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發揮優勢和作用,承擔起這份責任,講好中國故事,創作和傳播更多既有藝術性觀賞性、又有教育性的作品。

  “總書記的講話,對我們廣大文藝工作者而言,是一種鼓勵,也對文藝創作提出更高要求。”全國人大代表、省演藝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柯軍説,只有緊緊紮根人民群眾中,才能找到文藝創作的源頭活水,才能創作出符合新時代要求的優秀文藝作品,也才能承擔起新時代文藝工作者的使命和擔當。“去年,我們創作了很多表達人民心聲、為人民抒情抒懷的作品,今年要繼續從人民群眾中尋找好的題材進行創作,譬如以守島英雄王繼才為原型的話劇作品,正在抓緊打磨。我堅持讓創作團隊深入到海島一線,去親身感受守島的艱辛,去近距離感悟守島夫妻信仰的力量。”

  “我們要更多挖掘來自人民群眾的優秀典型人物思想層面和精神層面的閃光點。”柯軍説,省演藝集團今年創作的幾部作品的主人公,既有視孤寡老人為父母、為66位老人守孝送終的江蘇“時代楷模”李銀江,又有50年傳承雷鋒精神的南京“158”雷鋒服務站,他們都是來自人民群眾。“在創作過程中,我們被他們的精神所感染,激發出大家愛崗、愛黨、愛國的精神動力。相信這些作品一定會得到人民的認可,向新中國成立70週年獻禮。”

  立德立功立言,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裏

  全國人大代表、揚州大學校長焦新安説,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對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在新時代“立德、立功、立言”提出明確要求,那就是以明德為旨歸,修養高尚的品德和情操,為社會做出表率;以深沉的家國情懷和紮實的學術功力,創造無愧於時代和人民的業績;以植根中國大地、觀照中國現實,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價值堅守,提出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為人民立言、為時代立言。

  焦新安表示,揚州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將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秉持明德修身、擔當有為、奉獻精品的操守和作為,與時代同步伐,以人民為中心,奮發進取,勤業精業,切實承擔起“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的重要使命,把學問寫進群眾的心坎裏。

  “總書記對哲學社會科學研究提出的要求,我非常贊同。”全國人大代表、南京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朱晶説,南農大農林經濟管理學科立足於中國農業經濟與農村發展的偉大實踐,面向國家重大需求,積極承擔重大科學研究項目,産出高水準成果,為政府和基層提供有影響的決策諮詢。在糧食安全、現代農業發展、農産品貿易、農業支援政策等領域獲得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9項,國家自科基金重點項目2項。依託這些重大項目,在糧食安全、農業資源與環境、農業現代化等領域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觀點,在SSCI/SCI國際農經頂尖刊物發表高水準論文近百篇,把高水準論文寫在大地上。“我們將繼續發揮重大項目研究能力突出的優勢,深入田間地頭、走村進鄉,在農業經濟和農村發展的第一線開展實地調查研究,了解農民生活狀況,著眼于農民需要,撰寫調研報告,服務政府決策諮詢。”

  既要多下苦功,也要多練真功

  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主任郭廣銀説,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非常深刻,特別是關於“培根鑄魂”的論述。對這次講話精神哲學社科界要認真學習、堅決踐行。郭廣銀認為,在具體落實中,應該把握四個關鍵詞,一是“時代”,要與時代同步伐,書寫新時代,勇於回答時代課題;二是“人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要到人民群眾當中去、到實踐當中去,了解群眾需求,把學問寫到群眾的心坎裏;三是“現實”,要很好地反映現實、觀照現實,解決現實問題,尤其要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講清楚我們的道路、理論、制度、文化的優勢,讓我們的研究更有自主性、獨特性;四是“明德”,哲學社科界從業人員自身要遵循職業道德,講品位、講格調、講責任,在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方面做出應有的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思想深刻、視野寬廣,既賦予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重大使命,又描繪哲學社會科學發展的光明前景。”省社科院黨組書記、院長夏錦文説,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哲學社會科學迎來大發展大繁榮的春天。新時代賦予社科工作者義不容辭的政治責任和使命擔當,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應勇於肩負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勇於回答時代課題,按照立足中國、借鑒國外,挖掘歷史、把握當代,關懷人類、面向未來的思路,在正確融通古今中外各種資源,回答時代課題和實踐問題,正確把握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的關係中,正本清源、守正創新,奮力構建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夏錦文認為,在這個過程中,要抓好兩大重點:一是抓好“壓艙石”,就是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研究導向,自覺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貫穿研究全過程,轉化為清醒的理論自覺、堅定的政治信念、科學的思維方法。二是堅持中國特色,緊密圍繞社會主義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問題,著力提出能體現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的理念主張方案,講清楚中國改革發展偉大成就背後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

  省社科聯黨組書記、常務副主席劉德海説,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理論觀點。這為哲學社會科學工作明確了努力方向和著力點。落實好總書記的殷切期望,要求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跟上時代節拍,勇於回答時代課題。要適應“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深刻變化、黨的建設從正本清源到守正創新的重心轉移、江蘇從高速增長到高品質發展走在前列等方面歷史性跨越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科學展開研究佈局,統籌組織研究力量,努力推出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務實管用的成果,回答好時代之問、江蘇之問。要著眼于社科工作隊伍政治素質、理論水準、業務能力、工作作風的整體提升,紮實開展增強“四力”教育實踐工作。既要多下苦功,有“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的執著堅守,又要多練真功,立志做大學問、做真學問,在錘鍊學術素養中磨礪學術精品,在勤業精業中做好社會表率,展現新時代江蘇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的新擔當、新作為、新形象。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