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實現教育發展方式的三個轉變

2019-03-05 13:0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作者:何傳啟(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中國現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中國教育現代化2035》和《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實施方案(2018—2022年)》兩個文件對未來一個時期推進教育現代化作出了系統謀劃和部署,對於加快教育現代化建設、使教育現代化成為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具有重要戰略意義。

  人既是現代化的推進者,也是現代化的受益者。人的現代化是現代化的核心要求,沒有教育現代化,就沒有人的現代化,就沒有國家現代化。在知識經濟時代,現代教育是現代化的一個決定性因素,人力資源是現代化的戰略資源,創新人才是現代化的核心要素。建設一個現代化強國,必須建設一個現代化教育強國、現代化人力資源強國和現代化人才強國。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帶來人才全球化,人才爭奪已經從局部現象逐步演變成為一個全球熱點。隨著中國現代化水準的提升,中國參與國際競爭的層次逐步上移、舞臺逐漸寬廣,中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人才競爭逐步成為國際關係的重要方面和前沿領域。為現代化強國建設培養和造就新生力量是新時代賦予教育事業的新任務,我國教育現代化要以教育發達國家為參照,以世界先進水準為導向,全面推進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育結構和教育制度的現代化,全面推進教育投入、教育內容、教育方法、教育産出和教育評估的現代化,全面推進教育的機會公平、過程公平和地區公平。

  教育發展要有新思維。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教育事業取得巨大成就,教育發展的部分指標已經達到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新時代需要新思維,新思維需要新理念。未來一個時期,教育發展方式要努力實現三大轉變,全面提升教育治理現代化的水準和品質。

  一是從增長型向發展型轉變。增長型模式特點是以提高教育普及率和參與率為導向,發展型模式特點是以優化教育結構和提升教育品質為導向。一般而言,教育現代化的第一階段是以增長型模式為主,重點是普及義務教育;第二階段是以發展型模式為主,重點是普及高等教育,全面提高教育品質。目前,中國普及義務教育的任務已經基本完成,但學前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入學率還需要提高。未來30年,中國既要補上教育普及率的缺口,更要向發展型模式轉變,堅決避免“有增長無發展”的“教育陷阱”。

  二是從小教育向大學習轉變。小教育是學校的教育,是教育部門的教育,是教師的教育。大學習是全民的學習,是終身的學習,是全社會的學習。如果説,小教育的目標是建立國民教育體系,那麼,大學習的目標是建立學習型社會和終身學習文化。從學校教育向全民學習的轉變,是一次教育和學習革命。教育現代化要構建全民學習的基礎設施和開放平臺,完善全民學習的法制和機制。

  三是從資訊化向智慧化轉變。工業革命促進了現代教育的興起,資訊革命促進了全民學習的流行。資訊革命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自動化、資訊化和智慧化,目前已經處於第三階段。現代教育和全民學習的方式,需要普及和提高人工智慧等新技術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從簡單資訊化向全面智慧化轉型升級。

  全面提升教育品質是教育現代化的重中之重,要努力實現教育發展品質的五大提升,真正建設一個教育品質強國和人才品質強國。

  一是學生健康和能力大幅提升。學生是教育的第一産出,學生的品質是教育品質的第一標桿。學生品質不僅要看畢業率和就業率,更要看學生的綜合素質,特別是身體素質和適應能力。近年來,我國各級學生部分健康指標達標率還有下滑現象,社會廣泛關注,未來必須要根本扭轉這種不利局面,全面提升學生健康素質水準。

  二是教師素質和地位大幅提升。沒有教師的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的現代化,也沒有人的現代化。近年來,教師隊伍的素質、能力和社會地位問題,成為一個社會熱門話題,提高教師能力和改善教師地位,是我們必須面對的挑戰。

  三是義務教育公平性大幅提升。義務教育是現代教育的基石。目前,我國已基本完成義務教育普及,但義務教育的公平性和品質不能令人滿意,必須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補齊基本公共教育服務短板,提升品質水準。

  四是高等教育創新性大幅提升。高等教育承擔著培養高級專門人才、發展科學技術文化、促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大任務。2017年我國高等教育毛入學率達到45.7%,超過中高收入國家平均水準。但同時我國高等教育還存在很多短板,如學生創新能力不足,學科交叉和跨學科合作不足,高等教育治理現代化水準比較低等。研究型大學要把提高知識創新能力、技術創新能力、文化創新能力和培養創新型人才作為一項長期任務。

  五是全民教育滿意度大幅提升。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既是教育發展的基本方針,也是教育現代化的考核指標。教育滿意度包括學生和教師的滿意度、家庭和社會的滿意度等。我們要辦的教育,是人民和社會滿意的教育,是學生和教師滿意的教育。未來提高教育滿意度是一篇大文章,需要盡心盡力。

  十年樹木,百年樹人。我們要肩負時代賦予的光榮使命,加快推進教育現代化,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造就一代又一代現代化強國建設的新生力量,讓他們在現代化舞臺上發光發熱,強國富民。

  《光明日報》( 2019年03月05日 13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