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縱論兩會|①聚焦痛點難點,改善民生沒有終點

2019-03-03 13:24:00
來源:長城網
字號

  3月北京,應和著春天的節拍,全國兩會如約而至。值此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如何更好地保障和改善民生,如何釋放更多的改革紅利,必將成為2019年全國兩會的重要關切。

  得民心者得天下,最是“小事”暖民心。只有努力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才能不斷提升人民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人民有所呼,改革就要有所應。回望2018年,全國兩會上釋放了諸多民生紅利,減稅降費、藥品價格、解決群眾看病就醫難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等民生熱點不僅引發全國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熱議,也寫進了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

  時隔一年,這些關乎民生的實事進展如何,收穫了怎樣的成績單?

  先來看“稅改”大禮包,2018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改革個稅,合理減負”的承諾兌現了,工薪階層普遍受益;再來看流量“漫遊”費,自2018年7月1日起,這項費用成為歷史,有7.8億手機用戶享受到這項政策的優惠;此外,抗癌藥降價、養老金待遇上調、最低工資標準上調、景區門票大降價、汽車等進口關稅下調、出行更加便利安全……

  每3秒鐘,就有一人跨過貧困線;每1分鐘,就有4000多位旅客乘高鐵出行、9萬多件快遞被寄出簽收;每24小時,就有1.8萬多戶企業誕生……一件件民生工作的積極變化令人倍感溫暖,而這背後,對應的是普通百姓實實在在的獲得感。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是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同步小康、實施“十三五”規劃至關重要的一年,密集釋放的“民生紅利”政策,不僅讓百姓生活更精彩,更讓奮鬥者看到了希望。

  今年,中華人民共和國迎來70週年華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入關鍵一年,面對人民群眾最嚮往的目標,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又一次站在了新起點。

  作為民眾對國家經濟增長感知的最直接來源,就業在中國一向被視為“最大民生”;“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如何補上貧困地區和貧困人口這一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最大短板,也將是群眾關注的熱點;作為2019年的首個“民生禮包”,個稅起徵點提高以及相關的抵扣政策讓人們收到了實實在在的紅利,並且對“獲得感”有了更多的期待……

  十三億多人的民生期待在升級,惟有從人民群眾關心的事情做起,強化問題意識,聚焦痛點難點,迎難而上,勠力而為,才能讓百姓看到變化、得到實惠,不負期待。

  一年一度的全國“兩會”,是關乎國家發展和人民生活的大事。期待代表委員能夠傳遞更多群眾聲音,也期待民聲民意得到積極的回應。(蘆靜)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