擼起袖子加油幹
促進就業
做精做優才有金飯碗
推動家政誠信平臺建設
本報記者 王 沛 王 浩
“去年明顯感覺,扶持就業的政策越來越好了!”山東濟南陽光大姐服務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卓長立代表説。
家政服務是朝陽産業,實施全面二孩政策、步入老齡化社會,使行業迎來巨大市場需求。卓長立分析,這個行業是穩定和擴大就業的重要領域,從業人員多是下崗職工、農民工等群體,他們需要一份穩定收入。把行業做精做優,才能為他們提供一個個金飯碗。
“馬鈴薯絲的最佳長度5釐米、寬2毫米;幫寶寶翻身,手先要撐住頸椎,再托住下巴……”卓長立説,“現在家政服務不再都是粗活,技術含量十足。”公司制定各類企業標準1100項,參與起草了山東省地方標準和國家行業標準。公司推行服務員“星級制”,為從業人員的職業生涯提供上升空間。標準明晰了,才能讓家政人員幹得用心,僱主也更安心。
一項項政策助力家政服務業提檔升級,如今公司連鎖機構達200家左右,去年一年,公司共培訓了2.67萬人,安置就業22萬人次,服務家庭20萬戶,佔濟南市場七成左右。
“我一直關注行業發展,每到一處,都要深入調研,現在大家最關心家政服務誠信問題。”卓長立説,今年她準備提出意見建議,推動家政誠信平臺建設,讓僱主、從業人員、家政機構齊心協力,推動家政服務行業的持續健康發展。
脫貧攻堅
茶葉産業富山村
加大農村人才扶持力度
本報記者 申智林
“龍書記,還有茶苗沒?”“地膜這樣鋪行不行?”……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縣牛角山村黨總支書記龍獻文代表走進茶園,仔細查看,“脫貧關鍵靠産業,這一片片茶葉是村民致富的希望。”
牛角山村地處武陵山區腹地,山高坡陡、人多地少,全村313戶1306人,2015年建檔立卡貧困戶佔到近一半。山村怎麼脫貧?這是龍獻文想得最多的事。
脫貧攻堅好政策落戶山村,讓村民看到了希望。“靠山吃山,咱的優勢在大山,發展茶葉是條路。”龍獻文反覆調研,提出了想法。“種茶能當飯吃?”“萬一賠了咋辦?”……一開始不少村民有顧慮。
用好扶貧政策,村裏免費提供茶苗,頭年每畝補貼500元,此後兩年,每年補貼200元。可一些村民不為所動。村幹部帶頭,捲起褲腿上陣。讓貧困戶融入茶産業發展,村裏以資金、土地入股合作社,從租金、勞務、訂單茶葉、分紅、盈餘分配等5個方面,保障農民收益。
“説一千,道一萬,見到收入最關鍵。”龍獻文説,一年下來,茶園每畝平均收益達到三四千元,村裏人的信心大了,幹勁足了。茶園規模不斷擴大,牛角山村成功脫貧摘帽。去年,全村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3萬元。
幾年下來,龍獻文感受最深的是,現在扶貧政策給力,找對路子、找準産業,就能更好地激發群眾脫貧的信心。他建議,加大對農村人才扶持力度,讓更多能人下鄉,帶動鄉村發展,使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科技創新
核心技術買不來
為企業創新營造良好環境
本報記者 胡 健
600毫米寬,僅0.02毫米厚——一張薄薄的“手撕鋼”,是中國製造邁向中高端的縮影。
“核心技術是買不來的,從製造大國邁向製造強國,創新是關鍵。”太原鋼鐵(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高祥明代表説,沒有關鍵材料的自主創新,就沒有強大的中國製造。
高祥明坦言,太鋼倡導鼓勵創新、寬容失敗、反對守成,勇擔國家級創新團隊責任,瞄準“高精尖缺”,沉下心來推進新産品研發。
創新並不輕鬆。高祥明説,“手撕鋼”從研發到成功,整整用了3年時間,試驗了700多次。“這是推動産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的必由之路。”論克賣的“手撕鋼”能幹啥?高端電子、航空航太等領域離不開它,市場熱銷的柔性屏手機産品,也離不開這一核心材料。高祥明説,“手撕鋼”的問世,標誌著我國鋼鐵新材料技術水準站在了世界最前列。
不只“手撕鋼”,2018年太鋼的新一代筆頭鋼通過測試,即將量産;耐高溫不銹鋼材料打破壟斷;雙相不銹鋼應用於全球最大化學品船製造……在行業去産能背景下,去年企業實現營業收入785億元。“我們靠的就是創新,幹別人幹不了的事。”高祥明説,如今太鋼18種特殊鋼産品國內首創,不銹鋼出口量全球領先。
“創新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過深化改革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産學研用相結合的創新體系。”高祥明建議,應當營造良好的創新環境,讓企業一門心思搞創新。“只要擰成一股繩,在核心技術上不斷突破,一定能在發展中佔領先機。”
深化改革
輕裝上陣更有活力
擴大減稅降費受益面
本報記者 龐革平
“減稅降費力度越來越大,讓許多企業減負鬆綁,激發出更大的發展活力。”廣西防城港市科技局局長楊遠艷委員感慨。
楊遠艷調研發現,科技企業最盼政策支援。在她的筆電上記錄著一項項優惠政策、一串串減稅降費數字,還有一個個企業案例。她説,以當地盛隆冶金有限公司為例,想發展,難在資金,減稅降費帶來的好處實實在在。她算了一筆賬:從2011年到2018年,企業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稅收優惠,節省稅費2.3億元;2018年實施增值稅改革,稅率降低一個百分點,一年節省稅費5000萬元。
減稅降費一身輕鬆。企業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引進高科技人才,進行全流程生産工藝升級。僅2018年就投入研發經費6.4億元,與北京科技大學、鋼鐵研究總院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聯合研發出全國領先的抗震耐腐蝕鋼材專利技術,生産工藝更先進,産品品質更高端。去年實現産值約240億元,位居廣西民營企業第一。
楊遠艷認為,科技企業創新項目多、專利級別高,今後要加強與稅務部門的資訊共用,助力精準服務企業減稅降費,並通過聯合開展培訓、聯合入戶輔導等方式讓更多企業了解並享受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不斷擴大企業減稅降費的受益面。同時,她也會當好聯絡員,多了解企業心聲,積極反映訴求,通過有效途徑向有關部門呼籲,讓更多減稅降費政策精準落地。
改善民生
村裏建起“幸福家園”
支援民辦醫養一體化機構
本報記者 馬躍峰
“讓村民老有所養,政策實打實,鄉村變化大。”河南省沈丘縣李寨村黨支部書記李士強代表説。
在李寨村敬老院,剛過午後,“五保”老人王永康便早早來到娛樂室。“兩點半放電影,來晚了就沒有好位置。”老人説笑間,找了個靠前的位子坐了下來。過去,村民別説看電影,想打牌都難:一沒場地,二沒玩伴。
敬老院位於村委會後面,乍一看,像一所農家別墅。院內孝道文化墻粉刷一新,一座兩層倣古小樓別具特色。走進客房,地磚乾淨得能照出人影。李士強介紹,這裡條件好、乾淨,人多、熱鬧。院裏衛生室有專職醫生,定期給村民體檢,有個頭疼發燒的小毛病在這就能解決。
老有所養,弱有所扶。李士強説,去年縣裏和村裏共同出資,建起這個敬老院,成了村民的“幸福家園”。“我們聘請6名專業服務人員,免費集中供養五保戶、單身老人、殘疾人等人群,目前有18戶入住。”李士強説。
今年李士強最關注的問題仍然是農村養老,他建議政府扶持民辦醫養一體化養老機構。“養老、就醫涉及面廣,政府兜底養不起;長期扶持,社會資本做不起;居民收入有限,普通家庭花不起。”李士強建議,加大政策扶持,將民辦醫養一體化養老機構確定為醫保定點單位,減少老年人醫療費用負擔;拓寬資金來源,在民辦養老機構的貸款支援方面予以傾斜,“讓農民老有所養,日子才會越過越甜!”
生態建設
荒漠長出綠色産業
推廣有機肥政策落實處
本報記者 朱 磊 劉 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如今,越來越多的農村變綠了、變美了。”寧夏農林科學院荒漠化治理研究所所長蔣齊委員説。
去年6月,蔣齊在中衛市沙坡頭區考察一個移民新村,“一進村口讓人眼前一亮,綠樹成蔭,路面整潔。”蔣齊介紹,一邊是黃色沙漠,一邊卻在黃沙中長滿了茂盛的綠色植被。將麥草扎成一米見方的方格扎進沙子裏,固住流動的沙丘,在麥草方格裏播種草籽、樹籽,讓綠色生命紮根沙漠。沙化土地較嚴重的南山臺子,打造了16萬畝枸杞、蘋果、紅棗等生態經濟林,大漠、黃河、綠洲的美景,吸引了無數遊客,成為農民致富的綠色寶藏。
蔣齊認為,生態宜居是農村産業興旺的綠色保證。這些年通過農村污染治理、廁所革命等一系列治理工程,農村環境得到了極大的改善。但農村環境治理不可能一蹴而就,當前還有一些問題需要解決。比如養殖排污,“有些養雞的大村,一天的排糞量按噸記,農民錢包是鼓了,環境不能拖後腿。”
今年蔣齊專門就有機肥料方面帶來了建議,他認為,需要在提升地力上採取一定措施,使用有機肥。而推廣和鼓勵使用有機肥,需要國家在政策上給予更大的支援。“關注農村環境,就是希望綠水青山能夠永駐,讓每一代人都能看見農村的魅力。”蔣齊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