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民間公益的“心”力量:向善之行 綻放芬芳

2019-02-25 10:07: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烏魯木齊2月24日電 題:新疆民間公益的“心”力量:向善之行 綻放芬芳

  新華社記者高晗、周曄

  他們是幾十年如一日幫助各族困難群眾的“阿同汗”,是致力於服務婦女兒童的愛心媽媽“楚阿克”,是生活在居家養老新模式“幸福互助院”裏相互幫助的老人們……近年來,在新疆農村志願服務活動中涌現的這些志願者,用感人的付出在西部邊陲的小城和鄉村傳遞愛心,詮釋著公益的力量。

  小城大愛:百姓心中的“阿同汗”

  15分兌換一盒牙膏,25分兌換一提衛生紙,35分兌換一桶食用油,40分兌換一袋大米……在“愛心超市”裏,貨架上各類物品擺放得整整齊齊,每種物品下方都有一個紙牌“明碼標分”。

  2016年底以來,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呼圖壁縣建檔立卡的貧困戶,可以通過參加志願服務、踐行孝老敬親等方式獲得數值不等的積分,在愛心超市裏,兌換積分換取相應的商品。愛心超市裏不使用人民幣,積分就是“錢”。貧困戶可以拿著積分表,挑選自己想要的商品。

  這間佔地200多平方米的“愛心超市”,是由王桂珍和“阿同汗”愛心志願服務隊組織創立的,是倡導志願服務的一種新探索。

  民族團結進步模範王桂珍,多年來幫助身邊各族困難群眾及孤寡老人,大家都親切地叫她“阿同汗”。“阿同汗”維吾爾語意為“金子般的心”。

  2月19日,王桂珍和“阿同汗”愛心志願服務隊的6名姐妹,相約看望阿依提拉汗巴阿洪。這位81歲的老人,孩子都不在身邊,行動不便,日子過得艱辛。王桂珍經常抽出時間幫她收拾房間、洗曬被褥、購買糧油。

  “經常看到王桂珍四處撿瓶子和紙箱,她把撿廢品賣的錢積攢到一起,用來買慰問品看望身處困境中的人。”志願隊成員海尼沙説。

  王桂珍發起的“阿同汗”愛心志願服務隊,註冊人數達到2.3萬人,如今,在呼圖壁縣的大街小巷隨處都能看到“阿同汗”志願服務隊的身影。

  守望曙光:關愛婦女兒童的“楚阿克”

  2月20日一大早,古麗娜加合帕爾就和“楚阿克”的愛心媽媽們,來到阜康市三工河鄉拜斯胡木中心村,看望阿合提居馬汗。他身患重病,高昂的醫療費讓這個擁有兩個孩子的家庭瀕臨困境。

  自從得知阿合提居馬汗身患重病後,“愛心媽媽”志願者團隊經常來幫助這個家庭,捐錢捐物、照顧小孩、打掃院落衛生……對阿合提居馬汗來説,幫助他的人各不相同,但她們有個共同的稱呼“楚阿克”。“楚阿克”哈薩克語意為“光芒四射”。

  愛心媽媽古麗娜加合帕爾説:“以前好多孩子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入學,家裏有人生病無法就醫,看到這樣的情況,村民們就自發成立了這個組織。”

  2015年5月,“愛心媽媽”志願者團隊成立,後來,發展為“楚阿克”愛心聯盟。

  3年多來,“楚阿克”愛心聯盟的志願者從最初13個人,發展到現在包含多個民族的108人。團隊成員越來越多,幫扶的對象也越來越廣,從關心孩子們的生活擴展到去幫助留守兒童、孤寡老人。

  愛心互助:幸福的“抱團式養老”

  78歲的朱玉玲住在新疆吉木薩爾縣“幸福互助院”。這家新型農村養老機構,有冬暖夏涼的現代化房屋、器材齊備的文化活動室,院裏有菜園,還有診所、超市,生活便利。樓梯是為老人們特意“訂做”的,處處充滿溫馨。

  一年前,朱玉玲搬進了“幸福互助院”,告別了燒柴、架爐子的日子,衣食無憂,還和院裏的老太太成了好姐妹。“大家一起做飯聊天,感覺像是掉進了福窩裏。現在院子都住滿了,想進來的人都排著隊呢。”朱玉玲説,“每年開銷才3000元,日子過得很知足。”

  在這裡生活的百餘位農村老人抱團式互助養老,年輕的幫助年老的,體強的幫助體弱的。老人們表示,這裡養老成本不高,適合農村養老,每個人既是受益者也是志願者。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