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京津冀協同發展新格局正在形成

2019-02-23 15:22: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編者按 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新的歷史條件下作出的重大決策部署,是一個重大國家戰略。5年來,京津冀三地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堅持優勢互補、互利共贏,有力有序有效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從今天起,本報推出“京津冀協同發展這五年”系列報道,敬請關注。

  春節前夕,習近平總書記再赴京津冀三省市考察,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併發表重要講話,從全局高度和長遠考慮為下一步科學謀劃、加快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指明瞭目標和方向。

  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京津冀協同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先後6次赴京津冀三省市考察調研,9次主持召開中央重要會議研究謀劃和部署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把脈定向。5年來,三地攜手合力、紮實推進,從交通先行、經濟增效,到生態向好、服務共用,京津冀協同發展正一步步從藍圖變成現實。

  抓住“牛鼻子” 打造“新兩翼”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牛鼻子”,也是能否真正實現協同發展的關鍵所在。

  在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國土開發與地區經濟研究所所長高國力看來,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表面上是做減法,實質上是為北京騰出空間做高品質發展的加法,雄安新區作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載地,與北京城市副中心形成北京新的“兩翼”。

  “目前,河北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正按照高標準、高品質要求穩步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發展改革委副主任林念修表示,已有2600多家一般製造業企業疏解退出北京,700多個市場得到疏解提升,800多公里“斷頭路”“瓶頸路”被打通、擴容,一批重大改革創新舉措出臺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取得顯著成效。

  新年伊始,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式獲批並對外公佈,而隨著市級機關正式遷入辦公,標誌著北京城市副中心已有序拉開城市框架;與此同時,與北京城市副中心相隔百餘公里的雄安新區,隨著《河北雄安新區總體規劃(2018-2035年)》《白洋淀生態環境治理和保護規劃(2018-2035年)》的批復實施,也將轉入大規模發展建設新階段。

  “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已從頂層設計階段轉向了實質性的開工建設階段。下一步,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點,是進一步提升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效率和品質,積極探索人口經濟密集地區優化開發的新模式新路徑。”高國力説。

  聚焦重點領域 實現率先突破

  作為全國首個跨省級行政區五年規劃,京津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三五”規劃構建了明晰的京津冀協同發展體系,出臺了土地、城鄉等12個專項規劃。其中,交通、生態、産業三大重點領域先行啟動、率先突破,成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最直接、最有效、最實在的抓手。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經過5年努力,以軌道交通為骨幹的多節點、網格狀、全覆蓋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已初步形成,“軌道上的京津冀”正成為現實,特別是京津冀環形列車、通勤早晚動車等軌道交通開行,讓環首都“半小時通勤圈”覆蓋區域逐步增大。

  生態治理和保護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基礎,更是備受關注的民生工程。5年來,京津冀三地加快打破行政區域限制,攜手打響藍天保衛戰、啟動水源修復工程、強化土壤污染源頭治理,不斷建立完善生態管治制度,區域環境容量和生態空間不斷擴大。2018年,京津冀區域內13個主要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55微克/立方米,較5年前下降48.1%。

  産業轉型升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關鍵支撐。5年來,三地明確産業發展定位,理順産業發展鏈條,推動建立區域間産業合理分佈和上下聯動機制,産業升級實現了“1+1+1>3”。

  高國力介紹,目前,包括北京現代汽車滄州第四工廠、張北雲聯數據中心、承德大數據産業園區等京津冀大數據走廊項目在內的一批重大産業項目已投産運營,未來三地將進一步加快産業分工協作,加強優勢互補,打造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全球的優勢産業集聚區。

  加大改革創新 推動高品質發展

  5年來,京津冀三地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整體協同性越來越強,目標同向、措施一體、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協同發展新格局已初步顯現。

  “過去5年,京津冀協同發展總體上處於謀思路、打基礎、尋突破的階段,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進入攻堅克難的關鍵階段,需要下更大氣力推進工作。”林念修表示,將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朝著既定的目標一步一步前進,一茬接著一茬幹,一張藍圖幹到底,努力在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大考中交出一份優異答卷。

  京津冀協同發展越深入,對深化改革和創新發展的要求越高。據悉,除繼續抓牢“牛鼻子”、積極穩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外,下一階段,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將著力從高品質高標準推動雄安新區和北京城市副中心規劃建設入手,進一步向改革創新要動力,充分發揮其引領高品質發展動力源的作用。

  京津冀協同發展,要堅持“一張圖”規劃、“一盤棋”建設、“一體化”發展,更要在民生領域補短板強弱項。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社會所副研究員邢偉表示,在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進程中,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不斷強化生態環境聯建聯防聯治,促進基本公共服務的共建共用。

  人勤春來早,奮進正當時。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京津冀協同發展是一個系統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這場偉大的歷史性工程中,我們既要形成“發展合力”,更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加大改革創新,推動京津冀走高品質協同發展之路。(經濟日報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