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探索無止境,讓偉大事業乘勢而上

2019-02-23 11:54:00
來源:荔枝網
字號

  特約評論員/曾俊嘉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20日下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探月工程嫦娥四號任務參研參試人員代表。他強調,太空探索永無止境。我國廣大科技工作者、航太工作者要為實現探月工程總目標乘勝前進,為推動世界航太事業發展繼續努力。(央視網,2月20日)

  乘“敢”勢,夢想點亮敢成事的希望之光。女媧補天、嫦娥奔月、牛郎織女,中華民族自古就將上天入地和神通廣大相聯繫,激勵一代又一代人追求騰飛、搏擊長空。從春秋時期削竹制鳥的魯班、明朝被稱為“世界航太第一人”的萬戶到新時代中國“航太人”,飛天路很長,追夢腳步從未停歇。偉大事業都始於夢想。脫貧攻堅圓的是共同富裕小康夢,環保督察圓的是綠水青山美麗夢,社會主義圓的是中國人民幸福夢。黨中央決策實施探月工程,圓的正是千百年來中華兒女自強不息的飛天攬月大夢。不止是航太人要繼續發揚追夢精神,廣大黨員幹部群眾都要銘記“我們都是追夢人”,以夢想為目標,朝夢想前進,在成就夢想中完成偉業。

  乘“新”勢,創新激發成新事的永恒動能。因為創新,航太工作者一次次地大膽嘗試、不懼挑戰;因為創新,中國航太史從唱響太空的“東方紅一號”到踏步宇宙的“嫦娥四號”,連創無數光輝成績。偉大事業都基於創新,創新讓夢想落地,讓可能成為現實。無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還是世界全球化,美好未來從不是像四季般如約而至,而是開創出來的。學習航太精神,我們要牢固樹立創新思維,不沉迷于習慣模式和既得成就,不能貪圖“舒服”,更不能“出醜”,充分運用好大膽容錯糾錯的幹事機制,推動事業新突破、新發展。

  乘“大”勢,合作集聚成大事的強大合力。探索浩瀚宇宙是全人類的共同夢想。1961年前蘇聯宇航員加加林首次進入太空,見證了“地球的第一眼”;1969年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登月成功,邁出了“人類的一大步”,為全球合作打開了新窗。中巴地球資源衛星,結束了中巴兩國長期單純依賴國外對地觀測衛星數據的歷史,被譽為"南南高科技合作的典範"。偉大事業都進于合作,合作共克難關。中國始終致力於同世界各國一道,無論是數據資源共用還是核心技術引進,以航太事業搭橋,在更廣泛交流中構築更緊密的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中國智慧。國內發展更要以合作促和諧,以合作助共榮,團結一切力量形成事業的強大推動力。

  乘“實”勢,實幹扎牢能成事的不動根基。天馬行空的航太夢想如同鳥兒的羽翼,再豐滿若不去努力揮動,始終都不能自由翱翔天空。從北斗環繞到嫦娥奔月,從神舟起航到天舟穿梭,中國航太事業的新突破都滿載著“航太人”的奮鬥與擔當。“嫦娥四號”完成首次月背之旅,歸功於其變推力發動機——200多根導管、400多條焊縫管路、400多處螺釘連接,0.005毫米零件加工精度,耗費近13年時光才完成。偉大事業都成于實幹。“仰望星空,腳踏實地”,航太人要始終用一顆專注心和一股實在勁兒做好大小事。學習航太精神,發揚求真務實作風,鼓勵更多領軍人和年輕幹部,讓事業看得見、摸得著、立得穩,經得起實踐和群眾的檢驗。

  航太夢孕育強國夢,航太事業成就偉大事業。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正從航太大國向航太強國邁進。航太奇跡振奮人心,激勵我們用行動踐行航太精神,推動以航太事業為代表的偉大事業向前邁步。(曾俊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