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地評線】共擔歷史重任,共用時代榮光

2019-02-23 11:53:00
來源:荔枝網
字號

  特約評論員/艾佩韋

  早春二月,珠江之畔生機盎然,南海之濱氣象一新。在這播種希望的時節,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全文,于2019年2月18日正式公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習近平總書記以政治家的遠見卓識,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畫藍圖。(《人民日報》,2月22日)

  在中國發展大棋局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重要一子;在中國改革開放新征程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一大引擎。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推動國家高品質發展,保持香港、澳門長期繁榮穩定,都離不開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助力。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從全局高度為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擘畫藍圖,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良好開局。前進的號角正在奏響,合作的力量不斷匯聚。貫徹黨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粵港澳大灣區要共擔歷史重任,深化開放合作、強化創新驅動、堅持改革引領,把美好願景變成生動現實,在不懈奮鬥中共用時代榮光。

  深化開放合作。“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後”。“規劃綱要”明確指出,要把粵港澳大灣區建成充滿活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國際科技創新中心、“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支撐,以推動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建設高水準參與國際經濟合作新平臺。作為中國對外開放的橋頭堡與重要支點,粵港澳大灣區要充分發揮“地處我國沿海開放前沿”的地理優勢,認清推動“一帶一路”建設的重要地位,克服世界經濟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增多、保護主義傾向抬頭的風險挑戰,以“一帶一路”建設為重點,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打造高水準開放平臺,對接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加快培育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同時,要充分發揮港澳獨特優勢,創新完善各領域開放合作體制機制,深化內地與港澳互利合作。

  強化創新驅動。“建設好粵港澳大灣區,關鍵在創新。”在沒有國際先例的情況下,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解放思想、積極探索,突破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阻礙,作出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的重大謀劃,本身就是一種創新。粵港澳大灣區成立於創新,發展也必然要靠創新。粵港澳大灣區要對標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目標,激活推動發展的第一動力,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深化粵港澳創新合作,構建開放型融合發展的區域協同創新共同體,集聚國際創新資源,優化創新制度和政策環境,著力提升科技成果轉化能力,並注重用法治化市場化方式協調解決大灣區合作發展中的問題,讓創新的動力充分涌流,建設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産業重要策源地。

  堅持改革引領。大灣區是在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三種貨幣的條件下建設的,要想充分發揮出粵港澳綜合優勢,提高區域發展協調性,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就必須堅持改革引領,創新體制機制,打破“藩籬”、疏通“堵點”,促進各類要素在大灣區便捷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城市成員合理分工、功能互補。粵港澳大灣區要全面深化改革,瞄準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深化區域創新體制機制改革。要研究實施促進粵港澳大灣區出入境、工作、居住、物流等更加便利化的政策措施,允許香港、澳門符合條件的高校、科研機構申請內地科技項目,支援粵港澳設立聯合創新專項資金,開展智慧財産權證券化試點等等,不斷釋放改革紅利,推動大灣區高品質發展。

  潮平岸闊,風正帆懸。粵港澳大灣區要抓住機遇、乘勢而上,大膽探索、砥礪奮鬥,努力建設富有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打造高品質發展的典範,共用祖國繁榮富強的偉大榮光,譜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新篇章。(艾佩韋)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