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大灣區:港澳發展大舞臺

2019-02-22 14:46: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2月18日正式公佈。連日來,港澳特區社會各界反響熱烈、群情振奮,認為大灣區建設是國家發展藍圖中的重大戰略部署,是新時代豐富“一國兩制”實踐的重要舉措,將為港澳提供更加廣闊的舞臺和新的發展機遇,將促進港澳與祖國內地共同繁榮發展。港澳應該積極對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探索發展新路向、開拓發展新空間、增添發展新動力。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百餘次提到香港,近百次提到澳門。這充分説明中央政府高度重視港澳在推進大灣區建設中發揮優勢和作用,支援港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增進港澳同胞福祉,保持港澳長期繁榮穩定的決心和信心。在大灣區龐大的城市群中,其功能定位各有不同、各有側重。但作為核心城市,香港、澳門被賦予發揮輻射帶動周邊地區的引擎作用。港澳應當肩負起時代使命,發揮自身所長,貢獻國家所需,推進大灣區建設。香港要鞏固和提升作為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的地位,推動金融、商貿、物流、專業服務等向高端高增值方向發展,大力發展創新及科技産業,建設亞太區國際法律及爭議解決服務中心。澳門要繼續致力打造世界旅遊休閒中心、中國與葡語國家商貿合作服務平臺,促進經濟適度多元發展。

  世界著名幾大灣區如紐約灣區、舊金山灣區、東京灣區,其規劃和建設都是在同一社會制度、同一體制的框架內進行。與它們相比,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國家、兩種制度、三個法域和關稅區,流通三種貨幣,制度差異比較大。具體來説,粵港澳三地在經濟制度、法律體系、行政體制和社會管理模式等方面,在經濟自由度、市場開放度、營商便利度及社會福利水準等方面都存在不小差異。這些差異決定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面臨其他灣區所沒有的制度和體制機制難題。對此,我們應該辯證看待。一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制度性差異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大灣區內生産要素的高效便捷流通,有些問題難以用傳統思維破解,需要進行體制機制創新。另一方面,這種制度性差異正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特色和優勢所在,要把“一國兩制”下港澳優勢與廣東優勢結合起來,特別是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一張藍圖繪到底的制度優勢充分發揮出來。

  近一段時間以來,中央及港澳特區政府在大灣區規劃和建設中取得若干重大進展,中央有關部門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便利港澳同胞在內地學習、就業、生活的政策措施。比如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可以在內地申領港澳居民居住證。這項政策從去年9月1日實施以來,短短4個月時間裏,已經有近10萬香港居民、近2萬澳門居民申領了居住證。這意味著有10多萬港澳居民在公積金、社保、教育、醫療、證照申辦、求職就業等方面可以享受與內地居民一樣的權利和便利。隨著時間推移,這個證件的含金量和附加值將不斷增加,而正在制定和完善的其他便利港澳同胞的措施也將會陸續出臺。

  發展是永恒的主題,是港澳的立身之本。大灣區建設為港澳融入國家提供了更加廣闊的舞臺和新的發展機遇,相信港澳同胞會珍惜機遇、抓住機遇,銳意創新進取、勇於實踐開拓,與內地同胞一起,將規劃綱要藍圖中的各項美好願景一步步落到實處,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為國際一流灣區和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圈,創造港澳更加美好的未來!

  (作者為本報高級編輯)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