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博物館裏過大年 讓“年味”更濃

2019-02-15 13:32:00
來源:山西新聞網
字號

  故宮博物院“賀歲迎祥——紫禁城裏過大年”展覽、國家博物館“新考工記——中法手工藝之美”展覽……春節前後,多地博物館精心打造的“年味”展覽,吸引著人們走進博物館沉浸式體驗濃濃的年味。故宮博物院院長單霽翔説“博物館裏過大年”已從一個響亮的口號,成為博物館界的一種常態。不僅在春節期間,在日常生活中,也有越來越多的人走進博物館。

  作為傳統節日,春節本質上是一種文化需求,集中呈現著百姓對美好生活的嚮往。面對人們多元化的文化需求,各地博物館發揮能動性和創造力,逐步提升展覽設計和管理服務的水準、拓展讓文物活起來的途徑,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加上博物館的免費開放,“博物館裏過大年”的理念逐步成熟並形成品牌,成為人們歡度春節的新“年俗”。

  隨著生活節奏的加快,平時人們都忙於工作學習,很少有閒暇時間走進博物館,春節其實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可以和家人一起,帶著孩子到博物館裏感受獨特的年味、體驗古人過年的習俗、領略當地壯美厚重的文化,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積累一些歷史文化知識。相比過去那種兩天一小聚、三天一大聚,喝酒唱歌甩牌搓麻將的過節方式更能尋找到中國年的味道。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生活水準的提高,有些年俗勢必會黯淡甚至消失,但在很多人感嘆年味兒變淡的同時我們也應該看到,總有一些老習俗深入人心、亙古不變、歷久彌新。南京市民王曉棋攜家人觀看江蘇南京市六朝博物館的過年展後感慨地説:“古人過年真是時時處處都透著講究!”,“春節是老百姓最看重的節日,那些傳統的老理兒咱可不能丟”首都文明辦發出文明過大年的倡議書,勾起不少人對“老理兒”和“老禮兒”的記憶。筆者認為到博物館裏過大年正好可以讓我們重新審視那些早已內化為日常的過年的風俗習慣,重拾那些不少已遺失、被遺忘的“老理兒”和“老禮兒”,進一步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生生不息,進而切身體驗這种經過長時間積澱而不打折的濃濃的“年味”。

  隨著博物館免費開放和服務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人們對優秀傳統文化認可度的提升,博物館裏尋“年味”的理念將會成為越來越多的人在春節假期的新選擇。(武俊麗)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