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1月我國貿易順差超出預期 一般貿易進出口增長13%

2019-02-15 10:48: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題要:1月份,我國外貿延續了去年以來回穩向好態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民營企業在外貿發展中的區域佈局、商品結構上也更趨優化。專家認為,在擴內需、穩增長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充分發揮效力之前,外貿進出口仍將持續承壓,對全年外貿增長應持謹慎樂觀態度——

  新年首月,我國外貿延續了去年以來回穩向好態勢,繼續保持較快增長。其中,出口更是以兩位數增速實現了良好開局。

  海關總署2月14日發佈的數據顯示,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2.73萬億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8.7%。其中,出口1.5萬億元,增長13.9%;進口1.23萬億元,增長2.9%;貿易順差2711.6億元,擴大1.2倍。

  在全球經濟和貿易形勢並不樂觀的情況下,2018年我國外貿進出口總額、出口額和進口額均創下了歷史新紀錄。專家表示,既要看到當前我國外貿面臨的複雜嚴峻形勢,也要看到外貿高品質發展的有利因素仍然存在,要在加大穩外貿的基礎上,加快培育外貿競爭新優勢。

  貿易順差超出預期

  1月份,我國貨物貿易整體增長8.7%,超出了此前市場預期。與此同時,中美貿易下降10.1%,兩組數據“一升一降”,形成了鮮明對比。

  對此,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外經所副研究員楊長湧表示,一方面表明中美貿易摩擦的影響仍在持續顯現,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外貿增長具有較強的韌性和內生動力。

  “具體看,1月份我國對歐盟、東盟及‘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等主要貿易夥伴的進出口都呈現較快增長,一定程度上對衝了中美貿易下滑帶來的影響,表明我國出口市場多元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楊長湧説。

  據統計,1月份中歐貿易總值4448.4億元,增長17.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6.3%。我國與東盟貿易總值為3566億元,增長7.8%,其中對東盟出口增長了17.6%;同期,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合計進出口7708億元,增長11.5%,高出全國整體增速2.8個百分點,外貿佔比接近三成。

  同樣超出市場預期的還有1月份貿易順差。據統計,1月份我國貿易順差2711.6億元,同比擴大1.2倍。

  “這主要是與年初海外市場需求的特點所決定的。”楊長湧解釋道,從季節性規律來看,每年1月份和2月份外貿數據受春節效應的影響較大,廠商通常會趕在春節之前集中出貨,直接導致貿易順差擴大。

  專家表示,單月貿易順差擴大不必過度解讀,下一步要繼續落實好擴大進口戰略舉措,儘快將首屆進博會相關成果落實到位,推動貿易平衡發展。

  此外,按美元計價,1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僅增長4%,按人民幣計價的外貿增速達8.7%,兩者相差1倍多。楊長湧表示,這主要是因為去年人民幣匯率出現較為明顯的貶值,對外貿統計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今年人民幣匯率若在一個合理水準上保持基本穩定的話,兩種貨幣計價下的貿易額差距將會明顯縮小。

  民營企業活力較強

  外貿進出口在繼續保持總量增長的同時,在外貿結構的優化提升方面也是亮點頻現。

  貿易方式更趨合理,一般貿易快速增長且比重提升。1月份,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1.66萬億元,增長13%,佔我國外貿總值的60.9%,比去年同期提升2.3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進出口6807億元,下降0.9%,佔比繼續下滑2.4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1月份我國以保稅物流方式進出口總值2797.3億元,增長9.3%,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0.2%,這表明以跨境電商為代表的外貿新業態、新模式仍將保持較快增長。”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説。

  商品結構顯著優化,機電産品和勞動密集型産品出口均呈現增長。1月份,附加值較高的機電産品出口8575.1億元,增長11.5%,佔出口總值的57.1%。其中,電器及電子産品、機械設備分別增長8.7%、13.6%。同期,具有傳統優勢的服裝、紡織品、傢具、鞋類等七大類勞動密集型産品均有較大幅度增長,增速高達17.4%。此外,鋼材出口619萬噸,增加33.3%;汽車9萬輛,增加16.3%。

  民營企業呈現較強貿易活力,進出口實現兩位數增長且貿易佔比繼續提升。1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1.15萬億元,增長17%,佔我國外貿總值的42.3%,比去年同期提升3個百分點。其中,民營企業出口增長21.9%,出口總值超過“半壁江山”,繼續保持第一大出口主體地位。

  “除了數量增長、活力提升外,民營企業在外貿發展中的區域佈局、商品結構上也更趨優化。”李魁文表示,目前,我國民營企業在區域分佈上已實現了梯次發展,中部、西部和東北地區民營企業外貿增速已高於東部地區,機電等高科技含量的産品佔民營企業進出口比重均超40%。

  全年外貿謹慎樂觀

  總體看,1月份外貿形勢總體較好,但剔除季節性因素,2月份出口數據仍存在一定下行壓力。專家認為,在擴內需、穩增長等一系列政策尚未充分發揮效力之前,外貿進出口仍將持續承壓,對全年外貿增長應持謹慎樂觀態度。

  “比如,1月份對美貿易大幅下滑,應引起足夠重視,要冷靜觀察、理性研判。”楊長湧説。

  楊長湧表示,單月數據尚不足以對全年外貿作出準確判斷,但我們應更加關注外貿中長期走勢,既要看到外貿發展存在的有利因素,也要把困難估計得更充分一些,要採取強有力舉措穩定外貿增長,著力促進外貿高品質發展。

  不過,經過多年發展積累,我國外貿穩定發展已具備紮實基礎,外貿轉型升級也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在日前舉行的2018年商務工作及運作情況新聞發佈會上,商務部綜合司司長儲士家表示,當前我國外貿發展仍然具有諸多有利因素,世界經濟延續緩慢復蘇態勢的外部環境,我國主動擴大開放戰略及穩外貿政策效應顯現、産業升級加快、企業活力增強等,都為我國外貿發展提供了強有力支撐。

  “從短期看,盡最大努力推動中美達成協定,避免摩擦進一步升級,為對外貿易創造好的環境;從長遠看,要在推動貿易增長上下更多功夫,積極開拓‘一帶一路’貿易市場,並將其作為對衝貿易下滑的著力點。”楊長湧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顧 陽)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