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村長,我與你做個約定”——全國政協委員李學林、諶愛東苗家火塘話脫貧

2019-02-14 15:16: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大年初六清晨,冒著早春的寒氣,全國政協委員李學林、諶愛東翻過幾道山崗,來到海拔2170米處的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散旦鎮沙營村大水井苗族村。他倆想看看距昆明城區僅45公里的山區苗族群眾過得怎麼樣,想把農村群眾的心聲帶到北京,帶到還有10多天就要召開的全國政協會上。

  薄霧還未散盡,一條土路通向山坡上的大水井村,村裏沒有爆竹、燈籠,一棟棟土墻木梁青瓦結構的民房不規則排列,殘破而陳舊,墻面不時可見拳頭寬、1米多長的裂縫。每家門前挂滿了晾曬的衣服,還有一個小水窖和一個塑膠桶。“村裏缺水,小水窖裏是生産用水,人喝的水就開拖拉機用塑膠桶到山坡下的水井拉水。”大水井村小組長龍升會説。

  走進龍升會昏暗雜亂的家中,在正在燒開水的火塘邊坐下來,兩位政協委員與龍升會聊起了家常。李學林是九三學社雲南省主委、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院長,諶愛東是民盟成員、雲南省農科院農業環境資源研究所副所長。對農業農村的熟悉,使他們與用漢語表達還不順暢的村民們交談十分熟絡。

  “你們種什麼作物?有些什麼收入?”李學林問。

  “我們主要靠種洋芋和苞谷,多數村民還種菜豌豆,我種了5畝菜豌豆,一年能有3萬元收入。只是我養的蜜蜂一窩蜂只有6斤蜂蜜,運氣不好!”龍升會有些不好意思地説。

  “不是運氣不好,是沒有掌握養蜂技術,懂技術養得好的一窩蜂能産30斤蜂蜜。”李學林提醒他,“你們最需要解決什麼困難?”

  “我們最希望解決引水問題,4年前政府出錢幫我們在500多米遠的山坡下打了一口井,可要把井水引到村裏農戶家中,還需要20萬元,沒有錢引水,就只能家家戶戶每天去山下拉井水。”龍升會嘆了口氣。

  大水井村69戶村民都是苗族同胞,在脫貧致富的路上還有重重障礙。不僅飲水難,上山進村的泥土公路晴通雨阻亟待硬化。因為山區建房成本高,多數農戶住著二三十年前建的土基房,無力重建,近年來全村只有7戶村民自建了新房。因為種養殖規模小,沒有合作社,村民收入較低,沒有集體經濟,即使在苗族群眾最重要的花山節也沒有錢組織文化活動。全村外出打工的村民也較少。由於富民縣不是貧困縣,大水井村沒有被列入貧困村來扶持,也沒有掛鉤扶貧單位直接幫扶。

  在富民縣山區,像大水井村這樣基礎設施條件較差的村寨還比較多,尤其是苗族群眾聚居地區。兩位委員和龍升會等村民繼續在火塘邊商量脫貧致富路子,為大水井村的發展出謀劃策。

  “村裏發展要有規劃,建立專業合作社,發展庭院經濟和林下經濟,種植養殖要規模化,多種果樹多養蜂……”兩位委員積極支招。

  最後李學林對龍升會説:“村長,我與你做個約定,我幫你們去找有關部門爭取解決引水問題,你培養出幾個種植養殖示範戶。”

  “當然好了!”龍升會有些激動地頻頻點頭。

  “鎮裏統計大水井村去年每人平均純收入7468元,這幾年鎮黨委政府給了大水井村很多扶持,除了打水井,進村公路很快就要開工進行水泥路面硬化;有14戶危房由政府補助進行加固改造,有兩戶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危房也靠政府補助蓋了新房;共有18戶貧困村民由低保保障。”散旦鎮民政辦主任張恩胤介紹。

  貧困戶張文祥不久前搬進了政府補助建蓋的新房。他雖然從小身患四級傷殘,卻是當地小有名氣的鄉村藝人,他當過鄉村小學的音樂代課教師,還自己創作了50多首民歌。當李學林、諶愛東兩位委員走進他的新家看望他時,他激動地抱起手風琴演奏了一曲《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陽》,意猶未盡,又演唱了一首自己創作的苗族民歌《愛苗山》,表達了苗族同胞對家鄉的熱愛和對幸福生活的渴望。

  大水井村苗族同胞為擺脫貧困改善生活條件所做的努力和面臨的困難,深深感染了李學林、諶愛東兩位委員。返程途中,他們討論了許多話題:目前脫貧攻堅與群眾的多樣化需求還有差距,如何從精準扶貧轉向鄉村振興,農村如何從單向補短板轉向綜合發展能力提升?一條條精準扶貧良策油然而生,一件件助推鄉村振興的提案正在形成。

  記者手記

  扶貧不能有空白地帶

  新春期間,記者隨李學林、諶愛東兩位全國政協委員翻山越嶺到雲南省昆明市富民縣的苗族村寨調研,在為兩位委員深入基層認真履職的工作作風所感動的同時,也發現大水井苗族村的貧困面貌亟待改變。

  大水井村目前依舊存在飲水難、行路難、住房難等困難。村民至今還在拉水喝,鄉村公路還是泥土路,多數住房還是破舊土基房。距昆明城區僅僅45公里的大水井村如此貧困,可見在大城市附近的山區農村,往往成為被忽視的貧困角落。大水井村69戶村民中有18戶是低保戶,但是該村沒有被確定為貧困村,其重要原因是富民縣不是貧困縣。這説明瞭非貧困縣照樣存在貧困並且生存條件較差的村莊,這些地區成為脫貧攻堅扶持的空白地帶。

  大水井村的問題並非孤例,説明在當前脫貧攻堅工程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空白地帶,還有一部分實際上的貧困村和貧困群眾沒有被納入貧困地區給予幫扶,有些地區的扶貧還不夠精準。好在雲南省委省政府已經發現這一問題。雲南省省長阮成發在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研究解決收入水準略高於建檔立卡貧困戶的群體缺乏政策支援等新問題。”我們期待各地各部門儘快研究解決這個新問題,扶貧再精準一些,儘快消滅扶貧空白地帶,讓所有貧困群眾都不僅從收入數字上脫貧,而且從生産生活條件上都真正脫貧。(記者 張勇)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