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鳳凰有支“女子嫁接隊” 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新春走基層)湖南鳳凰有支“女子嫁接隊” 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中新網鳳凰2月13日電 題:湖南鳳凰有支“女子嫁接隊” 新型職業農民助力鄉村振興
記者唐小晴
時值春節,位於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鳳凰縣的廖家橋鎮菖蒲塘村年味正濃,村民們正在舞龍鳴炮舉行喜慶熱鬧的新年聯歡會。45歲的楊麗群卻抽不出時間欣賞這場就在自家樓下的盛會。
快速吃完早餐,收拾好行囊,楊麗群便出發趕赴貴陽去嫁接紅心獼猴桃苗木。“苗木嫁接得搶抓季節,時間耽誤不得。現在是果樹嫁接繁忙期,出去個把月就能掙一萬多元(人民幣,下同)哩!”苗木嫁接能手楊麗群告訴中新網記者,村裏許多女嫁接師和她一樣,剛過完年就被外地人叫去做事了。
距鳳凰縣城7公里的菖蒲塘村是一個以土家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居村,上世紀80年代開始發展水果産業。村民們通過實踐創新,總結掌握了一套實用的水果種植、管護、嫁接等技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當地有一支全部由婦女組成的“女子嫁接隊”,年紀最大的有60多歲。她們憑藉高超的苗木嫁接技藝常年奔波于貴州、重慶、四川、陜西等地,從起初的16人發展到現在的逾200人,年創收200多萬元。
50歲的熊寶寶有著20年的嫁接經驗。記者見到這位嫁接能手時,頭戴帽子、身穿棉衣、腳踩炭盆的她正坐在村裏一間透風的土磚房內幫僱主嫁接紅心獼猴桃苗木。
“木接、粘接、芽接等多種苗木嫁接技術我們都是行家裏手。隊員們嫁接一株苗木只需要幾秒鐘時間,一天平均要嫁接1000多枝,可收入200多元。”説起“嫁接經”,熊寶寶如數家珍。
提供苗木嫁接技術之餘,“女子嫁接隊”成員還傳遞供求資訊、交流致富經驗、引進優良品種,成為村裏脫貧致富的重要力量。昔日,坊間流傳“有女莫嫁菖蒲塘,塘上只長菖蒲草”。如今,菖蒲塘村90%的農戶建起了小洋樓,被評為湖南省美麗鄉村示範村。
2015年加入“女子嫁接隊”的田珍蓮曾到湖南株洲和貴州、重慶等地嫁接果樹。“沒想到以前賣苦力,現在還吃上了技術飯,在家中的地位也提高了。”田珍蓮説,有一技在身,就不怕沒錢賺。現在家裏不僅蓋了樓房,還種了獼猴桃和椪柑
菖蒲塘村的“女子嫁接隊”不僅名氣大,由其嫁接的苗木也十分走俏,一株可賣5元至8元。看中這一商機,來自鳳凰縣的向黎黎大學畢業後便返鄉創業,通過電商銷售嫁接的紅心獼猴桃苗木,還幫助“女子嫁接隊”對外提供技術輸出。
“去年雇人嫁接了5萬株紅心獼猴桃苗木,銷售額達20萬元,今年計劃嫁接8萬株。”向黎黎表示,菖蒲塘的婦女通過學習嫁接技術成功轉型為新型職業農民。她們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以土地為支點撬動鄉村的振興與崛起,刷新了公眾對中國農民的認知。
説起“女子嫁接隊”,今年68歲的菖蒲塘村原村支書王安全津津樂道。上世紀80年代,他專程到湖南省農科院學習嫁接技術,在自家田裏試種成功後,再給村民免費送枝、傳授經驗。
“嫁接在保持原品種穩定性的基礎上,還能實現提前挂果、提高産量。只有賣技術才能真正富起來。”王安全説,菖蒲塘村目前有省級科技示範戶2戶,中級農技師21人,初級農技師48人。
據了解,鳳凰縣婦聯正著手為菖蒲塘“女子嫁接隊”成立理事會,推動女子嫁接隊伍機構化、規範化發展,促使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發揮更大作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