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再見!“機遇號”:15年傳奇落幕 曾在火星上發現水

2019-02-14 13:26: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據美國中文網報道,當地時間13日,美國航空航太局(NASA)在火星上的“機遇號”探測器在登錄火星15年之後被宣佈“死亡”,它曾“超額”完成任務,並在火星上發現了水的存在。

  據報道,“機遇號”其實早就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按照最初設計,它僅僅能夠使用3個月。但是“機遇號”卻“堅守在一線崗位”,直到2018年6月,火星爆發劇烈沙塵暴,“機遇號”的太陽能板無法産生足夠的電量維持其運轉,導致其失聯至今。

  NASA曾希望當沙塵暴過後,探測器可以繼續恢復工作。2018年秋天,NASA宣佈只用一個月試圖與機遇號重新連線。

  “有的人可以接受放棄,但是也有很多人不願意,”哈裏森博士説,“我們覺得應該給這個探測器一個公平的機會。”

  2月12日晚上,NASA給“機遇號”發送了最後一次呼叫,但是沒有得到回應。

  “那是一個很陰沉的時刻,”在撥叫現場的工作人員哈裏森回憶説,“我們基本就是等待這種必然的結果。”

  據報道,在“機遇號”登錄火星的15年間,其從火星表面拍攝的照片以及傳回的數據,讓科學家近距離地看到火星上幾十億年前水的痕跡。由於探測器的壽命比科學家預想的長得多,NASA在後來又投放了新的探測器。

  2012年,一個更大、更多功能的探測器“好奇號”在2012年抵達火星。NASA還計劃在2020年再投放一台。

  “他們的觀測和人類産生共鳴,” 該計劃的研究人員之一、華盛頓大學的行星地質學教授阿維德森説,“從它的視野來看,這就好像你走在行星的表面,你不會覺得像是在看遙遠的外星球。”在2013年,在火星工作將近10年的 “機遇號”在一塊富含黏土的岩石中發現非酸性水存在的證據。依據這一發現推斷,在火星形成早期,星球環境或許更加適宜孕育生命。

  2003年和機遇號一起從地球出發的還有另外一台探測器“勇氣號”。兩架探測器都超額完成任務,“勇氣號”在2010年停止工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