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不必要的證明,免了!

2019-02-14 08:53: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司法部在網上開通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接受群眾對“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等問題的投訴,並積極回應群眾和企業關切——

  不必要的證明,免了!

  一段時間以來,“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等現象不時出現,成為群眾和企業辦事的煩心事。

  為推動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回應涉及群眾利益的堵點、痛點,2018年9月,司法部在中國法律服務網上正式開通“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接受群眾對地方和部門設立的“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等問題的投訴。

  “奇葩證明”等清理進度如何?人民群眾對於證明事項的投訴能否得到及時處理?記者進行了採訪。

  投訴有了監督平臺,接到投訴必須反饋

  去年9月,福建省寧德籍的市民陳先生為了一個證明很是煩惱。原來,陳先生在莆田工作,由於不慎割傷了手背就去當地醫院進行了住院治療。出院後,陳先生回到了戶口所在地寧德市下轄的福鼎市申請醫保報銷,當地醫保機構卻表示需要找到莆田當地居委會開具在莆田受傷的證明才給報銷。

  “為什麼一定還要跑到外地再開證明呢?”陳先生對此很不理解:“我有醫院的繳費清單等材料,能夠説明我確實在外地就醫了!”

  “我要進行投訴!”陳先生較起了真,2018年9月,登錄“群眾批評——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逐項反映了事實情況,“我在網上看到很多人跟我的情況類似,需要往返折騰,就建議辦理這項業務時,取消異地外傷證明材料。”

  收到投訴後,福建省相關部門立即將投訴轉送福鼎市醫保管理部門。福鼎市醫保管理部門經過專題研討決定,取消原福鼎市新農合辦要求開具的異地外傷證明材料。

  10多天后,陳先生收到了證明事項投訴監督反饋:取消該證明事項,取消後由申請人自行填寫《寧德市城鄉居民醫保意外傷害性質認定申請表》。

  “真沒想到,我投訴的證明事項取消了!”陳先生表示沒想到投訴處理這麼快,自己的事也順利辦妥了。

  在吉林省,投訴事項辦理完成後,還建立了“雙答覆機制”,即具體辦理部門向投訴群眾解釋投訴事項、省司法廳向投訴群眾了解群眾滿意情況。

  “據統計,每名投訴群眾至少都會接到我廳和辦理部門分別打的電話兩次以上,通過與投訴群眾反覆溝通,確保投訴有答覆,保證投訴群眾滿意順心。”吉林省司法廳備案審查處工作人員潘強表示,作為基層一線工作人員,參與這項工作很有成就感,切切實實解決了群眾的難題,讓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

  記者了解到,為了保證投訴、舉報工作能夠落地,司法部組織了專門人員,每天接收公眾的意見建議和問題,各地方、各部門也都設置了專門的平臺管理人員。司法部收到公眾的意見建議和問題後,會及時線上轉送相關地方和部門處理。

  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規定,對本地區自行設定的證明事項,除地方性法規設定的外,最遲要于2018年年底前取消。“司法部以書面或者電話的形式進行了督辦,確保群眾的批評建議能得到及時反饋。”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

  取消證明事項,目的在於方便企業和群眾辦事創業

  證明事項清理,是群眾和企業的強烈期盼。“開通監督平臺後,老百姓都可以通過中國法律服務網的網站和手機客戶端對地方和部門存在的各類證明問題進行投訴、批評。剛開始我們也有點擔心,群眾的投訴轉到基層能不能得到及時處理?實踐證明效果是好的。”司法部副部長熊選國介紹,通過建立機制,要求相關單位必須限時反饋答覆。

  “網站開通之後,運作的狀態非常好。”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一方面,群眾的批評確實符合事實應該改正;另一方面,群眾的批評也是非常客觀理性的。

  辦理空勤證的張先生,就是通過投訴讓自己的問題得到了解決。張先生在辦理空勤證時,辦證部門要求開具無違法犯罪證明。不過,公安機關表示只能出具無犯罪證明。張先生在派出所開出無犯罪證明後,辦證部門以沒有“無違法”字樣為由,拒絕辦理。

  無奈之下,張先生選擇投訴尋求問題解決辦法。經過協調溝通,中國民用航空局收到投訴後,作出決定:修改本局制定的《民用航空背景調查規定》,取消從業人員入職前的違法情況調查。2019年1月8日,中國民用航空局發出通知,取消“無違法犯罪記錄證明”中的“無違法”要求,張先生的投訴事項得到圓滿解決,推動中國民用航空局改進了相關工作。

  取消讓人“跑斷腿”的證明、取消重復證明、清理擅自增加的證明……“奇葩證明”投訴處理成績單,讓人民群眾獲得感滿滿。司法部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減證便民、優化服務的要求,切實解決群眾辦事難、辦事繁等問題,對涉及本級和地方各級司法行政部門實施的各類證明事項進行了全面清理,印發了《司法部關於取消部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的決定》,取消了司法部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28項。

  記者了解到,從去年9月至今年1月,證明事項清理投訴監督平臺接受投訴1000余件,目前已經辦結並反饋情況的有900余件。投訴反映的問題主要集中在戶口身份證明、親屬關係證明、社保手續證明、房産登記證明、無犯罪記錄證明、無業證明,主要涉及基層公安、社保、司法行政、教育、住建、銀行、稅務等部門,所有批評投訴均已反饋各有關部門。

  “取消證明事項,目的在於方便企業、方便群眾辦事創業。” 司法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取消的過程實際上倒逼政府資訊共用、倒逼數據的聯通,通過部門之間的協同協作實現資訊系統的互聯互通,打破部門、地方之間“資訊孤島”,做到資訊多跑路、群眾少跑腿。

  2018年6月,《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做好證明事項清理工作的通知》印發,要求沒有法律法規規定的證明事項一律取消,清理的對像是法律、行政法規、規章和規範性文件設定的證明事項,這項工作由司法部來牽頭負責。司法部先後印發了《關於證明事項清理有關問題的意見》等七個文件,指導地方和部門做好清理工作。

  “據初步統計,截止到2018年底,各地區共取消證明事項6000余項。”司法部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發揮投訴平臺對“減證便民”工作監督檢查作用,防止證明事項邊減邊增,組織各地區、各部門公佈確需保留的證明事項清單。

  用法定證照、告知承諾等替代證明

  “企業在辦理加工貿易行政審批時,需要提供有效期只有一年的自己有能力生産産品證明,新增進口或出口産品還需要重新審批。”不久前,周先生通過平臺反映,對於長期生産經營企業,每年需做這個證明才能辦理加工貿易,浪費很多時間和精力。

  商務部收到投訴後進行了專門研究,決定擬取消加工貿易企業經營狀況和生産能力證明,改為告知承諾制,並加強事中事後監管。

  “告知承諾制是取消證明過程中的一個重要創新管理措施。對不直接涉及國家安全、生態環境保護和公民人身安全和重大財産安全的證明事項,可以大力推行告知承諾制,由行政機關告知標準要求,由申請人提交書面承諾,行政機關再通過數據交換平臺、信用資訊共用平臺查詢或內部核查、部門間行政協助等方式予以核實。”司法部行政執法協調監督局負責人表示。

  大量的重復證明、擅自增加的證明、讓人“跑斷腿”的證明被取消或者被法定證明、告知承諾等替代,為群眾和企業解決了辦事創業遇到的很多麻煩事,增強了群眾和企業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過,審批程式簡化、證明事項減少,並不意味著監管力度減弱,相反對審批單位事中事後監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海南省海口市,辦理網約車運輸證也更便利了。這源於不久前海口市印發的通知:取消包括網路預約出租汽車車輛初審證明、宅基地批准證明、房屋建造時間證明、土地權屬來源證明、企業完稅憑證等10項證明事項,切實解決企業和群眾辦事被各類“奇葩證明”、迴圈證明、重復證明等困擾的問題。有關證明事項取消後,由辦理部門在部門內部進行核查或在部門間進行核查,或者由當事人提供書面承諾的方式替代。

  “以往要辦理網約車運輸證,申請人需要先到交通運輸行政主管部門辦理初審證明,還要憑藉該證明到公安交警部門辦理車輛使用性質變更登記,手續比較繁瑣。初審證明事項取消後,辦理網約車運輸證的流程和手續簡化了。”海南省海口市法制局相關負責人表示,證明事項清理工作就是通過政府部門的資訊共用,簡化流程,不讓百姓“多跑腿”。

  在開展證明事項清理的同時,司法部也認真總結上海、北京、江蘇等地區和教育、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稅務等部門的經驗,並在廣泛調研和聽取有關方面意見的基礎上,積極研究探索證明事項告知承諾制度,下一步將根據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組織開展證明事項的告知承諾制試點工作。(記者 魏哲哲)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