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準確認識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劃時代地位

2019-02-11 12:4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劃時代的,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歷史新時期。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劃時代的,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這一重大論斷站在歷史、全局和戰略的高度,標識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在中國改革開放史上的劃時代地位。深入領會這一重大論斷,對於增強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覺性和使命感,具有重要意義。

  著眼歷史的重大論斷

  從歷史角度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是在黨和國家面臨何去何從的重大歷史關頭召開的,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是在改革開放到了一個新的重要關頭召開的,都具有劃時代的歷史地位。

  回顧過去,“文化大革命”結束後,面對經濟全球化潮流和國內人民對過上好日子的期盼,鄧小平同志指出:“如果現在再不實行改革,我們的現代化事業和社會主義事業就會被葬送。”正是基於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1978年12月,我們黨召開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經過幾十年的風雨兼程,中國改革進入攻堅期和深水區。可以説,容易的、皆大歡喜的改革已經完成了,好吃的肉都被吃掉了,剩下的都是難啃的硬骨頭。推進改革的複雜程度、敏感程度、艱巨程度,一點都不亞於以前。矛盾越大,問題越多,越要攻堅克難、勇往直前。在改革開放來到新的重要關頭之際,我們黨召開了十八屆三中全會,以全面深化改革為主要議題,深刻剖析了我國改革發展穩定面臨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闡明瞭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義和未來走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導思想、目標任務、重大原則,描繪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匯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論斷、新舉措,反映了社會呼聲、社會訴求、社會期盼,凝聚了全黨全社會進行全面深化改革的思想共識和行動智慧,開啟了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

  基於實踐的重大論斷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與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的部署,都為中國帶來了巨大變化,中國發展的奇跡證明了這兩次全會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從農村到城市,從試點到推廣,從經濟體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中國人民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國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一大外匯儲備國。改革開放極大改變了中國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中國人民的面貌、中國共産黨的面貌。正是因為改革開放,中華民族才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迎來了從創立、發展到完善的偉大飛躍,中國人民才迎來了從溫飽不足到小康富裕的偉大飛躍。1978年以來的偉大實踐和偉大成就證明,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著力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著力抓好重大制度創新,拿出實實在在的舉措著力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啃下了不少硬骨頭,闖過了不少急流險灘,改革呈現全面發力、多點突破、蹄疾步穩、縱深推進的局面,推動黨和國家事業發生歷史性變革、取得歷史性成就。全面深化改革這劑良方的實踐和成就同樣可以證明,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也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

  放眼未來的重大論斷

  無論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還是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都是在總結過去、著眼當下、放眼未來的戰略高度作出重大決策。這兩次會議都作出了對中國未來發展産生重大影響的戰略抉擇。

  鄧小平同志在1978年12月發出了“為改變我國的落後面貌,把我國建成現代化的社會主義強國而奮勇前進”的號召,反映了中國共産黨的雄心壯志。鄧小平同志在20世紀80年代還曾説:“改革的意義,是為下一個十年和下世紀的前五十年奠定良好的持續發展的基礎。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後的持續發展。所以,改革不只是看三年五年,而是要看二十年,要看下世紀的前五十年。這件事必須堅決幹下去。”這説明,改革開放是一項長期的、艱巨的、繁重的事業,必須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幹下去。

  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是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過去,我們所提出過的改革目標,大多是從具體領域提的。而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提出,是黨面向未來作出的重大戰略抉擇,既體現了改革進程本身的客觀要求,也體現了我們黨對改革認識的深化和系統化。形成比較完備的一套制度往往需要較長甚至很長的歷史時期。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到2035年,“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到本世紀中葉,“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這是我們黨作出的重要戰略安排,進一步明確了實現全面深化改革總目標的時間節點和路徑,必將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堅強制度保障。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 執筆:沈傳亮)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