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暮鼓晨鐘鶴林寺(跟著唐詩宋詞去旅遊)

2019-02-08 09:27: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送靈澈上人》

  劉長卿(唐)

  蒼蒼竹林寺,杳杳鐘聲晚。

  荷笠帶斜陽,青山獨歸遠。

  竹林掩映,古寺中遠遠傳來清遠的鐘聲,轉眼又到了依依惜別的黃昏。夕陽西下,好友靈澈戴著斗笠在微雨中獨自走向青山深處,漸行漸遠的背影終於消失不見。

  在這山水之間,在這山水之外,年過花甲的劉長卿觸動思緒,注目的視線慢慢模糊。心中的情感,究竟是殊途同歸還是淡泊感懷?耳邊的鐘聲,終歸是催促還是召喚?眼前的這一幕,到底是詩還是畫?

  畫面再次清晰延展,時光已經悄然流轉變換。1000多年以後,古跡還在,當年的目送成為雋永的詩篇,惜別的情意一路傳唱至今。

  這就是位於今天江蘇鎮江南山風景區的鶴林寺,是南山景區最古老、最著名的寺院。鶴林寺,初名竹林寺,始建於東晉大興四年,以佛教律院享譽古今。傳説,東晉末年劉裕時常勞作休息寺內,有黃鶴飛舞其上,及其即位遂改寺名為鶴林寺。唐開元天寶年間,始改禪宗,名古竹院,後毀。南宋重建,改名報恩光孝禪寺。明永樂中,寺盡廢,僧得月稍葺治之於磨笄山下,就是現在鶴林寺所在的地方。後來幾經興廢。

  鶴林寺在唐時範圍較大,據説出了山門就到城門——鶴林門。由於古寺靠近城市,山明水秀、風景幽美,文人墨客時常流連其間,留下了許多佳話。除了詩人劉長卿外,還有同時代李紳的“鶴棲峰下青蓮宇,花發江城世界春”,李涉的“因過竹院逢僧話,又得浮生半日閒”,以及宋代曾鞏的“昔人春盡強登山,只肯逢僧半日閒”,蘇軾的“古寺滿修竹,深林聞杜鵑”等。北宋畫家米芾曾居鶴林寺多年,相傳他曾對寺僧説死後魂魄願為鶴林寺的伽藍神守護山門。根據他生前的願望,親友將其歸葬鎮江,後人在南郊鶴林寺山門前建供祠,供奉米芾遺像。如今,祠堂已經不在,但米芾墓猶存。

  相傳,寺院中曾有寄奴泉、米顛墓、逢僧處、香花橋、杜鵑臺、濂溪祠、馬祖塔、太傅松八景。今天,除了鶴林寺大殿之外,寺內留存的遺址僅有杜鵑樓、杜鵑臺。據介紹,鶴林寺與杜鵑有著不解之緣。相傳唐貞元年間,有番僧在天臺用缽盂盛杜鵑花根,帶到鶴林培養種植。此花成活後,每年暮春開花。

  值得一提的是,前幾年,鶴林寺陸續建成鶴林寺大殿前廣場牌坊,以及寺內的放生池。目前,鶴林寺大殿及杜鵑樓修繕工程已經通過文保專家驗收。正在進行的鶴林寺恢復工作,不僅將建設鶴林寺遺址公園,後續還將逐步恢復寺院八景。將在寺院後側的石壁處建設一座詩碑亭,上刻李涉詩《題鶴林寺僧舍》,同時沿著石壁建一條詩碑廊,陳列劉長卿、蘇軾等歷代名人咏鶴林寺的詩文。屆時,人們將能在“煙雨鶴林”美景中,細細品味這些歷史傳説和不朽詩篇。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