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派舞獅粗獷威武 喜慶吉祥(非遺年集舞獅)

2019-02-06 10:05: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劉吉舞獅團整裝待發,準備上場。

  舞獅,也稱“耍獅子”“獅燈”,一般由兩人蒙上布藝獅皮進行表演,在各地春節年俗表演中長盛不衰。

  舞獅按照表現重點,有文、武之分。“文獅”重點表現獅子的生活神態。“武獅”則主要表現翻、滾、跌等動作。

  臨近春節,在河北滄州滄縣黃遞鋪鄉南王村的文化廣場上,一場熱鬧非凡的《金獅狂舞慶盛世》舞獅表演,瞬間贏得了200多名村民的喝彩。表演者,就是來自當地有名的劉吉舞獅團。

  上午10點,伴隨著動感熱烈的鼓點,幾隻紅黃相間的獅子歡快登場。在觀眾的注視下,獅子們時而閃轉騰挪,時而騰空躍起,時而頂腰扭動,下山探寶,把那股剛勁威猛勁兒表現得惟妙惟肖。

  在高空舞獅環節,隊員們頻頻亮出拿手絕活。一名手持獅珠的引獅者帶路,逗引獅子錶演出坐肩、雙獅互躍、四獅重疊等各種扣人心弦的動作造型。另一隻獅子則攀上數米高的長凳,並在上面翻滾跳躍,引得觀眾掌聲如雷。

  我國的舞獅有南北之分,河北滄州是北獅的發祥地之一。“南獅以技巧、上樁比賽為主,比較細膩、逼真,咱這個北獅嘛,更加粗獷、兇猛,同時又不失喜慶。”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滄縣獅舞代表性傳承人尹少山説。

  尹少山説,滄縣舞獅表演時,動作要逼真,站就是站,立就是立。此外,滄縣舞獅有文獅和武獅之分。文獅動作細緻幽默,武獅則更加注重技巧和武功的運用。但無論“文獅”還是“武獅”,引獅人和舞獅人都是習武者,武術功底都較深。傳統型的獅子頭重七八十斤,獅皮重二三十斤,現代型獅頭重十幾斤。獅子隊一般有大獅2至3頭,小獅1至2頭,大獅兩人扮,小獅1人扮。

  今年60歲的尹少山是滄州滄縣黃遞鋪鄉劉吉村的農民。1980年,才21歲的尹少山就自己組建了一支舞獅團隊——劉吉舞獅團。當時團裏有20多人,都是清一色的莊稼漢。

  2000年,在第十屆全國群星獎比賽上,劉吉舞獅團一舉奪魁。從那時起,尹少山和妻子盧春玲將全部精力放在了團裏,請來武術界、雜技界、文藝界的專家指導,並先後編創和重現了“疊獅抖威”等近20個高難度動作。

  翻看近些年來劉吉舞獅團的成績單,碩果纍纍。不僅在全國南北“獅王”爭霸賽中獲得金獎,被國家體育總局授予“中華北獅王”美譽,還獲得了首屆農民藝術節金獎。舞獅團參與了香港回歸、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的表演,還應邀到日本、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等地演出。

  尹少山對於舞獅的熱情,不僅影響了團裏人,還影響了家人。他的女兒、女婿、兒子、兒媳如今都能登臺表演。

  2007年,為了更好地傳承舞獅技藝,尹少山創辦了“劉吉舞獅傳習所”。無論是誰,只要想來學習舞獅,他都願意教,而且不收學費,並提供食宿。

  2009年,滄縣獅舞成功申報國家級非遺。有了傳承經費,尹少山更加積極,經常到學校給孩子們上課。這些年來,依託傳習所,他們已培養學員5000余人次,遍佈甘肅、山東、山西等地。

  利用現有的資金,尹少山如今正在引領建立一個獅舞訓練基地,目前主體工程已經開建,到今年七八月份就能完工。人民日報-本報記者 史自強攝影報道

[責任編輯:王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