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雲南 讓遊客留下來(文明旅遊進行時)

2019-01-23 10:11: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坐在飛翔影院,不到10分鐘就能“看遍”雲南的主要景點。為了遊客的這10分鐘,項目耗時兩年、耗資1500萬元。“單單為了幾秒鐘的日照金山,直升機就拍了一週。” 説起七彩雲南歡樂世界,負責項目開發的諾仕達公司總裁任劍媚滿是自豪。

  從飛翔影院、刷臉入園到大力發展全域旅遊,如何給遊客更好的旅遊體驗?雲南正在提交答卷。

  從“歡迎遊客來”到“讓遊客留下來”

  不只有飛翔影院這樣的沉浸式旅遊方式,在麗江東巴谷康養小鎮,遊客一到酒店,首先會接受一個健康評估。酒店以此為據,為每位客人定制藝術養生膳食、健康養生活動;從而利用既有的自然、文化資源,將旅遊與康養結合,成為雲南旅遊轉型升級的新助力。

  從成都來的遊客李紫軒帶著家人抵達大理後,選擇了租車自駕遊模式,與過去自己在雲南的旅遊體驗對比,這一次的出行讓李紫軒連聲讚嘆:“現在旅遊比之前規範多了,路更好了,租車也更加方便。”

  曾經,一週時間逛完昆大麗香的經典路線,讓不少雲南旅遊從業者引以為傲。如今,不管是旅遊管理者還是旅遊企業,對此都有了越來越多的擔憂。

  “從前是歡迎遊客來,現在要讓遊客留下來,光靠風景不行,必須不斷豐富旅遊産品。這兩年,房車營地、溫泉養生等項目陸續開發,正吸引越來越多的遊客在石林住下來。”石林彝族自治縣縣長普建勇説。

  大麗香精品自駕遊成為新的經典路線,老君山帳篷攀岩遊也受到不少戶外愛好者的青睞。隨著雲南旅遊市場轉型升級,生態遊、文化遊、鄉村遊、自駕遊等模式備受追捧,新興旅遊業態也逐漸成為吸引遊客的主力軍。近幾年,雲南省度假旅遊産品比重從30%提升到37%,全省以觀光為主的旅遊産品結構加快向觀光休閒度假等複合型結構轉變。

  “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

  蒼山洱海,風花雪月,美麗的大理讓不少遊客心生嚮往。以蒼山洱海為核心,大理白族自治州正引導旅遊項目向劍川、巍山等周邊地區延伸和拓展。

  清晨的沙溪古鎮,不少遊人守在玉溪橋邊,等待著第一縷陽光。劍川,這個滇藏茶馬古道上的重鎮,曾是中原、南詔、吐蕃之間的戰略要衝,沙溪古鎮更是茶馬古道上唯一倖存的古集市。隨著全域旅遊的發展,這個曾經沉寂很久的古鎮再次煥發出新的生機。

  1月14日,一家名為工合的西餐廳在沙溪古鎮開門迎客,周邊的店家、村民也一同前來捧場。店主李尊是個成都人,去年9月剛到沙溪便一見鍾情,3個月後這家西餐廳就誕生了。“我們都很愛玩,很喜歡這個地方。這裡在麗江和大理中間,位置又好,開店的成本不高。”

  “不止昆明,雲南處處是春城。”雲南省文化和旅遊廳廳長和麗貴説,雲南正按照“雲南只有一個景區,這個景區叫雲南”的全域旅遊發展理念,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打造“最美麗省份”,提升遊客旅遊體驗。

  與石林同處雲桂鐵路沿線的彌勒,雖然缺少像石林風景區這樣的“門票大戶”,但幾個溫泉酒店今年春節期間的房間,早早就被搶訂一空,預計遊客量和旅遊收入都不低。

  “橫桿一攔收門票固然簡單,卻也讓景區變懶。不收門票,倒逼幾個旅遊小鎮豐富旅遊業態,吸引遊客二次消費。景區優先考慮提升遊客的旅遊體驗,讓更多遊客留下來吃好玩好消費好。”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彌勒市旅發委主任張瑾説。

  “一機在手,説走就走”

  不到一分鐘,昆明遊客李女士便進入了大理崇聖寺三塔文化旅遊區。依靠“遊雲南”APP購票並上傳自己的照片,李女士實現了“刷臉入園”,大大節省了入園時間。

  像這樣的智慧驗票終端,同時出現在全省91家3A級以上景區。

  2018年10月1日,“遊雲南”APP全面上線。上線近4個月以來,智慧導覽、智慧廁所、慢直播、精品線路推薦、AI識你所見等功能受到遊客青睞,提升了遊客旅遊體驗。

  打開“遊雲南”APP慢直播,觀眾能24小時線上觀看雲南美景。既能“身未動而心先行”,提前觀看目的地風景,根據天氣情況規劃行程;也能在結束行程後,打開慢直播觀看錯過的美景。

  智慧旅遊不僅方便了遊客遊玩,更讓景區不斷提升管理能力。去年8月暑期高峰,麗江古城實時監測到遊客量突破最高承載量,立即進行人流疏導,併發布預警提示。

  實際上,通過“遊雲南”APP,遊客不僅能夠實時看到景區擠不擠,還能買到比市場價低20%左右的景區門票。“一機在手,説走就走”正逐漸從目標變為現實。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