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深化市場化改革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

2019-01-22 21:44: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華盛頓1月21日電 專訪:深化市場化改革將提升中國經濟增長潛力——訪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拉迪

  新華社記者高攀 熊茂伶

  美國智庫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高級研究員尼古拉斯拉迪日前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如果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特別是深化金融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未來十年中國經濟仍有潛力繼續保持中高速增長。

  “我沒有改變我的觀點,過去幾十年中國經濟的市場化改革非常成功。”在位於華盛頓的辦公室,拉迪向記者講述多年來跟蹤研究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和經濟改革的心得。他認為,市場化改革是過去40年中國經濟保持高速增長的動力源泉,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也是挖掘未來中國經濟發展潛力的關鍵。

  在進一步推動市場化改革拉動經濟增長的具體舉措方面,他認為,中國應進一步推動金融改革和國有企業改革,提升銀行和資本市場配置資金的效率,加快處置“僵屍企業”,鼓勵更多市場導向的並購交易等。

  拉迪不認同一些學者對中國經濟增長將不可避免大幅放緩的判斷。

  “有一種觀點認為,中國經濟規模太大,不能複製小型經濟體成功轉型的增長經驗。我不這樣認為。中國擁有巨大的國內市場,可以依賴內需而非出口實現經濟快速增長。”拉迪説。他表示,如果中國經濟增長成功轉向更多依靠國內消費驅動,中國經濟再快速增長十年不成問題。

  拉迪還認為,將中國經濟增長前景與上世紀90年代日本經濟增長停滯的情況進行類比也具有誤導性。他表示,當時日本經濟增長停滯主要緣于自身宏觀經濟政策失誤,中國應吸取日本的政策教訓,把握好去杠桿節奏,重視防範金融風險,平衡好穩增長與防風險的關係。

  在拉迪看來,研究中國經濟還要學會從紛繁複雜的經濟數據中剔除“噪音干擾”,把握中國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大勢。

  拉迪辦公室書架上陳列的絕大部分書籍都是歷年積累的《中國金融年鑒》《中國統計年鑒》等中文統計資料,他的辦公桌上也堆放著許多列印出來的中國官方經濟數據。對中國宏觀經濟數據爛熟於心,是記者多次採訪拉迪的最深切感受。

  拉迪認為,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是研判中國經濟走勢的重要且可靠的指標。

  “可支配收入增速是未被引起足夠重視的最重要經濟數據之一,因為可支配收入是消費開支的來源,而消費又是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動力。”拉迪説。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