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些中國成就閃耀世界,引發外媒高度關注!

2019-01-21 13:3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近兩年,中國在創新領域碩果纍纍,不論在科學技術、基礎設施建設,還是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中國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贏得了海內外媒體的讚譽,引發國際輿論的高度關注。

  一起來看看,這幾個讓世界驚嘆的中國發展奇跡吧。

  嫦娥四號著陸月背 中國航太奇跡讓世界驚訝

  今年年初,從遙遠的太空傳回了一則喜訊——中國嫦娥四號探測器成功在月球背面的預選區域著陸,並傳回了世界首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古老又神秘的月球背面,迎來了首個“地球行者”。

  英國《衛報》刊文稱,這是人類太空探索的一個里程碑。

  德國《法蘭克福彙報》網站報道説,嫦娥四號著陸並探索的這個月球背面是人類迄今為止沒有真正研究過的月球區域。通過此次成功著陸月球背面,中國用事實説話,證實了在航太領域的技術能力。

  的確,之前全球已進行過一百多次的探月活動,但從來沒有一個探測器在月球背面進行軟著陸。於人類而言,月球背面猶如一個“秘境中的秘境”,有許多未知等待人們探索。

  而此次嫦娥四號不僅實現了人類探測器首次月背軟著陸,還通過“鵲橋”中繼星首次實現了地球和月背間的中繼通信,成為了中國航太能力快速發展的又一力證。

  俄羅斯第一頻道電視臺評價説,中國人將他們的技術推向了月球,使全世界感到驚訝。中國航太計劃展現了另一個中國奇跡。

  港珠澳大橋落成通車 成為一項革命性創舉

  據拉美社報道,2018年中國一項革命性創舉就是港珠澳大橋落成,這項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工程項目把香港、澳門和珠海緊密聯繫在一起,大大縮短了往返三地的路程時間。

  一橋連三地,天塹變通途。港珠澳大橋全長55公里,從設計到建設完工歷時14年,它集橋、島、隧于一體,是世界上最長的跨海大橋。

  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克服了重重困難,例如説:天上有飛機,海上有輪船,夾在中間的港珠澳大橋如何才能不影響鄰近機場航線的飛行安全,又能滿足輪船通航的需要?大橋的設計使用壽命長達120年,如何才能確保位於海泥環境中的鋼管樁120年不損壞?

  港珠澳大橋涵蓋了多項島隧橋領域的尖端科技,是當今世界最具挑戰性的工程之一。英國《衛報》把它評為“新世界七大奇跡”。

  路通則財通。行車時間的大幅縮短,意味著運輸、時間成本的下降,便利了區域內物流、人流乃至資金流、資訊流的快速流動。《華爾街日報》發表文章稱,港珠澳大橋將助力粵港澳大灣區的融合建設,會在粵港澳大灣區中起到“支柱”作用。

  從“死亡之海”到“希望之地” 中國“綠色奇跡”驚艷世界

  庫布其沙漠位於內蒙古鄂爾多斯高原脊線以北,黃河“幾”字彎裏南岸。南非新聞網站“獨立線上”曾這樣描述治理前的庫布其沙漠:“中國的第七大沙漠庫布其,曾因其惡劣的環境條件以及當地居民一貧如洗的經濟狀況而被稱為‘死亡之海’。”

  而如今,經過幾十年科學治理,這片“死亡之海”已然變成了一處“希望之地”。庫布其成為全球防治沙漠化的典範,也成為世界觀察“美麗中國”的窗口。

  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喬治斯坦梅茨曾兩次到訪庫布其,他由衷感嘆,“沙漠往往意味著惡劣的環境、貧瘠的資源和貧窮的民眾,但中國的庫布其沙漠不一樣,這是一座綠色的、有希望的沙漠。

  美國《時代》週刊也關注到了庫布其發生的巨變:“人們已經種下固定流沙並防止沙丘侵佔農田和村莊的特殊植物。消失的牛羊成群已經重現,第二産業也在迅猛發展,遊客們正蜂擁而至。

  在驚嘆庫布其“綠色奇跡”的同時,國際社會對荒漠化治理中蘊藏的“中國智慧”也産生了濃厚的興趣,紛紛探尋“庫布其模式”的成功之道。

  “庫布其是全球荒漠化治理的教科書。”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教授斯誇爾評價説。在他看來,方法全面,即充分利用沙漠的各種資源和環境提供的發展機遇,這是“庫布其模式”成功的一大秘訣。

  印度《商業標準報》評論部編輯米希爾夏爾馬則表示,庫布其的太陽能光伏發電項目採用“板上發電、板間種草、板下養羊”的模式,極具創造力,期待未來印度的太陽能計劃能夠借鑒庫布其的經驗。

  “復興號”領跑世界 開啟中國高鐵新時速

  説到讓世界驚嘆的中國成就,那肯定少不了中國的“復興號”高鐵。2017年9月“復興號”首次運作後,“350公里每小時”這一世界列車第一時速,就登上了各國媒體的新聞版面。

  英國《每日郵報》發表的一篇文章從設施設備,到高新技術,對中國的高鐵進行了零距離、全方位、多角度的詮釋。有網友讀完後由衷感嘆:“是時候承認中國在技術上的領先優勢了。”

  美國《紐約每日新聞網》發佈了一組“復興號”的圖集,帶領讀者一覽“復興號”的內設外置,切身感受“復興號”的核心技術和在乘坐體驗上所下的“苦功”。

  《印度教徒報》的報道還注意到“復興號”的“純正中國血統”,稱列車的智慧財産權完全屬於中國

  對中國飛速發展的高鐵技術,外國網友更是停不下來地讚美。美國問答社交網站上有多個圍繞中國高鐵的提問,比如:在中國乘坐高鐵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中國的高鐵到底有多發達?網友回應熱烈,其中更有不少人現身説法。

  @網友Sthitapragnya:中國的高鐵是非常先進的。幾年前,我第一次乘坐高速列車從天津到北京。最近,我在廣州、深圳和廈門之間坐了幾次高鐵,簡直舒服到爆。我以後會盡可能多的乘坐高鐵。

  @網友Adam:在中國坐高鐵,可以節省時間,不用像坐飛機那樣提前很久;踏腳處寬敞,腿腳隨意動且不會打擾到你的鄰座;看向窗外,田園風光讓你感到時光飛逝,也可以隨意使用4G網路或WIFI,絕不會讓你的旅程感到無聊;當你意識到北美基礎設施落後於中國的時候,你會覺得羞愧。

  如今,中國高鐵正憑藉實力在世界贏得廣泛聲譽,我們期待高鐵這張“中國名片”能夠加快“走出去”步伐,也期待中國能有越來越多的科技成就閃耀在世界舞臺。

  (編輯:宋家慧 文字綜合:新華網、人民日報、參考消息網、中國日報網等)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