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服務惠百姓 溝通解難題——南京探索“智慧黨建”激發基層活力

2019-01-21 13:10: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新華社南京1月20日電 題:服務惠百姓 溝通解難題——南京探索“智慧黨建”激發基層活力

  新華社記者淩軍輝、眭黎曦

  最近,家住南京市建鄴區話園小區的濮芳玲欣喜地發現,小區門口立起了兩塊提醒車主減速慢行的警示牌。這正是她前幾天在網路上發佈的一條“微心願”——“小區路窄車多,希望裝塊警示牌號召車主文明行駛。”像這樣的“微心願”,已經被黨員和社工認領了超58萬個。

  近兩年來,南京將資訊技術融入黨建工作,因地制宜打造多種“智慧黨建”平臺,架起了黨員聯繫服務群眾的橋梁。

  群眾有心願,黨員來“認領”

  建鄴區“五微共用社區”由“微心願”“微平臺”“微行動”“微實事”“微星光”共同組成“網際網路+黨建”的“五微”社區共建新模式。目前其平臺註冊及關注量已達17萬人,開展志願服務2500余次。

  “心中有微光,手中握夢想。秉承著人人共建、人人共用的理念,黨員群眾的力量得以匯聚,發揚正能量,實現居民自治良性互動,提升了群眾的生活幸福感。”建鄴區委研究室主任徐文政説。

  鼓樓區鳳凰街道黨工委開發了一款“積力黨建”系統,線上分解基層社區事務、服務群眾等任務,由各支部或黨員群眾認領。上線一個月時間,註冊用戶數超1.5萬,領取任務近萬件。

  將黨員群眾的力量匯集到一起,黨的基層組織更有力量,基層工作也更加順暢。在轄區河道整治中,鳳凰街道黨工委通過系統發佈任務,大家紛紛響應,自發利用日常散步鍛鍊的機會,撿拾岸坡垃圾,形成一股建設生態文明的新力量。

  自2017年5月12日上線至今,“五微共用社區”線上平臺認領的“微心願”已經超過58萬個。

  比學趕超小程式,激活黨支部細胞

  在南京市玄武區,一個名叫“支部寶”的微信小程式成為各個支部黨員手機裏的必備品。巧用諧音的“支部寶”是玄武區委組織部為基層黨支部量身打造的工作管理平臺,包含有“通知公告”“黨建動態”“黨員教育”“三會一課”“黨費收繳”等多個模組。

  小程式大賦能,“支部寶”為黨支部管理增添不少便利。“原本每次支部活動內容需要手寫記錄,簽到也比較麻煩。”玄武湖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黨支部書記秦維章説,現在使用“支部寶”,電子記錄方便得很。

  秦維章告訴記者,以前的支部活動形式比較單一,理論學習較多,對基層黨員缺乏吸引力。“大家現在看別的支部有什麼活動,自發地學習借鑒,不僅活動豐富了,黨員參與的積極性也空前高漲。”秦維章説。

  江寧區委組織部副部長王飛介紹,“黨建e家”智慧平臺聯通了每個基層黨支部和每一位黨員,實現黨員管理“一把抓”,同時將全區基層黨組織數據匯集建成網上陣地,實現網路陣地“一體化”。

  “我們通過大數據資訊平臺,服務、督導、激勵黨員隊伍,大大促進了基層黨組織的工作效率。”王飛説。

  網聚黨員群眾,破解基層難題

  去年1月,連日暴雪襲擊南京城,雪深路滑給居民出行造成了極大不便。棲霞區各級黨組織迅速出動,組織部門街道以及119個社區的黨員幹部和社工通宵除雪,創造了“一夜雪無”的奇跡。

  支撐這個奇跡的“掌上雲社區”線上平臺,由社區黨組織領導、居委會主導,依託微信群與微信公眾號,居民可隨時參與社區事務、線上“發聲”。

  黨員社工們連夜掃雪的行動,在棲霞區“掌上雲社區”微信群被實時直播,贏得居民們紛紛“點讚”。

  “群內直播讓更多居民深受感染,志願走上街頭除雪,利用技術‘網聚’各方力量,難題不再‘難’。”棲霞區委組織部組織科科長宋維剛説。

  為拉近黨組織和群眾的距離,溧水區東屏街道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村(社區)微媒群。微媒群以自然村為單位,以家庭為用戶,有些家庭只有老人留守在家,社區還聯繫上他們在外地子女入群。

  “目前東屏街道已建立微媒群101個,覆蓋家庭85%以上。”東屏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趙敬翔説,微媒群不僅調動了村幹部和群眾相互溝通的積極性,並且“零距離地為民服務”,切實解決了不少群眾問題和社會矛盾。

  “網路和大數據給黨建帶來很多新變化。”南京市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在資訊技術支撐下,黨建正由上下間的單向流動發展到雙向互動,由線下工作為主發展到線上線下協同合作,真正激發基層黨組織和黨員的先鋒作用,提升組織力。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