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亞投行副行長:中國是一個非常負責的大股東

2019-01-16 10:3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記者 白雲怡】1月16日,由中國倡議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亞投行)運營整整3年了。在過去3年裏,亞投行向世界交出“成員數由57個增至93個、批准項目投資達75億美元”的成績單。近日,《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亞投行位於北京金融街的總部。專業、高效、國際化,這是亞投行工作人員給記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這裡,記者見到了負責運營政策與戰略事務的德國籍副行長馮阿姆斯貝格博士(如圖),他曾經在世界銀行供職25年。作為一名經驗豐富的西方金融專家,馮阿姆斯貝格如何評價中國在主導運營國際機構這條道路上的第一次嘗試?“中國完全理解亞投行不是一家中國銀行,而是一家多邊開發銀行”“在亞投行,每個聲音都會得到尊重”……馮阿姆斯貝格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説。

  “我們的融資項目能讓幾百萬孟加拉國人用上電”

  環球時報:作為一名曾在世界銀行工作多年並擔任重要職務的金融專家,您當初為何選擇來到亞投行這樣一個在中國成立的“年輕”多邊開發銀行?

  馮阿姆斯貝格:我的整個職業生涯都在致力於發展金融領域。亞投行剛成立時,我接到協助建立這一多邊銀行的邀請,當時我非常激動。我能把自己在世界銀行幫助多國推動經濟發展的經驗帶到一個新生的多邊機構,使它得以借鑒成熟多邊銀行的經驗,這是獨一無二的職業契機。此外,作為一個多邊主義的信奉者,我相信亞投行的創建將有助於重振多邊主義與多邊金融的活力,這符合21世紀的發展趨勢。

  目前看來,亞投行正在實現當年設定的目標,可以説是走在一條正確的道路上。通過3年努力,亞投行的架構已基本成形,擁有核心員工,並開始發放貸款和債券,為客戶服務。此外,我們已制定完成亞投行的基本原則與戰略,即堅持多邊治理原則和在決定貸款項目時綜合考慮社會、環境等因素的高標準原則,這兩個原則成為亞投行的兩大基石。

  總的來説,亞投行已為未來發展打下堅實基礎。不過與基礎設施融資的巨大需求相比,我們目前的經營規模還比較小,如何擴大規模、滿足各個成員的融資需求,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挑戰。

  環球時報:在亞投行目前進行的融資項目中,您印象最深的有哪些?你們如何保證每個項目都符合亞投行的高標準要求?

  馮阿姆斯貝格:截至目前,亞投行為35個不同項目提供75億美元的融資貸款。這個數字並不大,但有一些項目已經能看到成果了。比如在孟加拉國的一個電力項目,它旨在幫助該國電力企業建造輸電線路,讓大量此前沒有電力供應的家庭用上電。儘管這個項目聽起來好像不那麼令人興奮,但它是“麵包和黃油”一般關乎民眾生計的項目,意味著幾百萬人將擁有照明設施和更乾淨的家庭環境。目前,這一工程大部分投入使用,它是我們第一個顯示出較大規模社會效益的項目。

  第二個我想分享的項目是我們和國際金融公司(IFC)共同在埃及注資的一項工程。我們向11傢俬人企業提供貸款,幫助他們在埃及南部沙漠中建造太陽能發電設施。這是一個讓我們感到十分自豪的項目,它不僅體現了新能源的發展趨勢,也讓私營部門參與到基礎設施建設中來。目前該項目還在建設中。

  為保證每個項目都符合亞投行的高標準要求,我們與每個客戶簽署貸款協議時,要求他們同時承諾遵守亞投行有關環境、社會等的政策與標準。我們也會隨時監督項目的施工進程,確保相關政策得到執行。尤其是我們的員工中有一些環保與居民重新安置方面的專家,他們會經常前往項目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並與當地民眾交談,詢問項目對當地的影響。

  “多邊精神之美”

  環球時報:亞投行是中國發起並主導成立的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際機構。您如何評價過去3年裏中國在推動亞投行建立與運營中的表現?

  馮阿姆斯貝格:中國是亞投行的發起者和最大股東,也一直對亞投行給予很多支援。可以説,如果沒有當時中國的積極推動,亞投行幾乎不可能取得今天的成果。而從更深遠的角度來説,我認為亞投行的成立也向外界表明,像中國這樣的新興國家已有能力主導建立真正的多邊組織,這是為加強全球多邊主義做出的重大貢獻。

  更重要的是,從成立的第一天起,我們就感到中國非常尊重亞投行的多邊性質,這對獲得其他成員的信任至關重要。中國完全理解亞投行不是一家中國銀行,而是一家多邊開發銀行,這意味著亞投行的決策不是由中國做出,而是由各個成員集體做出。基於這些,我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負責的大股東。

  中國的成功還體現在決定加入亞投行的成員數量上:從創始時的57個成員,到現在我們的成員數量已達到93個。我相信這些成員的決定正是基於(對中國的)信任和對亞投行管理模式的肯定。在亞投行,每個聲音都會得到尊重,每個聲音都將參與決策的制定。

  環球時報:如何避免政治對貸款和其他業務的決策産生影響,一直是多邊開發銀行面臨的一項重大挑戰。尤其當亞投行總部設在中國時,西方在這方面的擔憂也更多一些。您認為,亞投行是否做到了避免政治干預運營?

  馮阿姆斯貝格:自成立伊始,亞投行就建立了清晰而牢固的法律框架,作為其創建基礎的國際條約明確規定了亞投行的基本決策機制,從投票權的分配,到董事會、管理層的職責等。

  目前來看,我們這套法律機制的執行情況良好。一方面,儘管亞投行的股份擁有者是各成員的政府,但在技術層面上,各項決策是由亞投行董事會等管理層以集體形式做出,這保證了亞投行不會扮演任何政治角色。

  在實踐中,我們會在做出任何一項決定前對它進行討論,直到最終能夠就其達成非常廣泛的共識。另一方面,多邊精神在亞投行的日常工作中也得到很好的體現,我們的重大決策由所有成員共同做出,這意味著亞投行永遠不會被某一個成員控制。

  中國與印度在亞投行中的互動就是這樣一種“多邊精神之美”的完美體現。中國是亞投行的第一大股東,而印度則是第二大股東和最大客戶。無論兩國政治關係如何,它們都在這一多邊組織下攜手合作。基於國家規模和所處的發展階段等因素,印度擁有巨大的基礎設施融資需求。亞投行作為一個技術而非政治機構,很自然地決定向印度一些優質項目提供融資。這説明亞投行的融資決策並不受各成員之間政治關係影響,而是基於技術標準、項目品質和融資需求做出的。

  “亞投行為新興國家倡導建立多邊機構開創良好先例”

  環球時報:未來3至5年,亞投行的工作重點是什麼?亞投行距離成為像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世界級多邊金融機構還有多遠?

  馮阿姆斯貝格:我們正在提升亞投行本幣融資的能力,因為現在我們所有的融資活動還都僅以美元形式進行。這是一項需要在亞投行最初的5年建設期間完成的工作。另外一項很重要的挑戰是如何擴大亞投行的業務規模,並向我們的客戶展示亞投行能為每個項目提供的附加價值。

  為此,我們為未來設定了3個首要的工作重點:首先是支援可持續發展的基礎設施領域,幫助客戶履行《巴黎協定》承諾,應對氣候變化等問題;其次是支援跨境基礎設施領域,我們已看到亞洲內部,甚至亞洲以外增強互聯互通的巨大潛力;第三是動員更多私人資本,儘管亞投行將努力擴大融資規模,但與巨大的需求缺口相比,僅靠我們自身是不夠的。所以我們經常思考,如何鼓勵更多私人資本參與進來。為此,我們將研究更多適合與私人資本合作的項目和架構設置。

  總體而言,與其他許多同類型的多邊金融機構相比,亞投行在人員數量、融資額度等方面的規模還比較小。但我認為,亞投行的基本能力和架構都已到位,它在成為一個世界級、一流的多邊金融組織的道路上順利前行。

  環球時報:您認為亞投行能否成為一個“先例”,在未來催生越來越多發展中國家主導設立國際組織?

  馮阿姆斯貝格:我認為亞投行為新興國家倡導建立多邊機構開創了一個良好的先例。在一個國際機構中發揮領導作用將不再只是傳統的七國集團才能做的事。我想,未來完全可能有其他的類似機構出現。

  但另一方面,我不認為需要刻意尋求這種數量上的增多,我們真正需要的是更強大有力的多邊機構,需要它們有能力應對已經出現的各種國際挑戰。無論是氣候變化,還是貿易、國家間的金融相互依賴,這些挑戰都越來越“國際化”,難以通過單邊或雙邊層面解決。世界需要更強有力的多邊主義,我們也希望亞投行能對此做出貢獻。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