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簡單明瞭,3分鐘看懂2018年度國家科技獎勵成果

2019-01-09 10:19: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2018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會在人民大會堂召開,再次引領世界矚目。新華網科技頻道為大家精心摘選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大獎的項目,讓大家簡單明瞭,這些前沿科技成果將如何影響和改變我們的生産生活。

  國家發明獎一等獎——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

  “十三五”期間,我國將全面實施深地探測、深海探測、深空對地觀測戰略,在“三深”領域躋身世界先進行列。中南大學何繼善院士領銜發明的廣域電磁法儀器,探測深度和信號強度分別是原常規探測方法的5倍和125倍,有力支撐國家“深地”戰略實施。

  國家發明獎二等獎——地下工程穿越高速鐵路的精細化控制技術及應用

  中國高鐵技術令世界驚嘆。在中國高鐵快速發展中,針對我國部分地區,地下工程如何安全穿越仍是一項緊迫課題。同濟大學周順華教授領銜完成的課題,進一步凸顯了我國高鐵技術的領先地位。

  國家進步獎一等獎——溫度單位重大變革關鍵技術研究

  長征系列火箭是中國自行研製的航太運載工具,是綜合國力和科技實力的重要標誌。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張金濤等完成的研究成果,在長征系列火箭研製和第四代核反應爐研究中提供了溫度溯源支援,實現了溫度單位定義的重大變革。

  國家進步獎二等獎——颱風監測預報系統關鍵技術

  颱風是一種破壞力很強的災害性天氣系統,對人民生産生活造成的影響不言而喻。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端義宏教授等完成的項目,建立了新一代颱風數值預報系統,標誌著我國颱風數值預報水準躋身世界先進行列,現已被我國各級氣象部門應用,並被推廣至亞太區域的其他國家使用。

  國家發明獎一等獎——雲端融合系統的資源反射機制及高效互操作技術

  雖然資訊技術蓬勃發展,但是資訊孤島依然存在。北京大學梅宏院士等完成的項目顛覆傳統操作技術思路,累計打破10多個部委和20多個省市的3000多個政務資訊孤島,有利支撐國家的大數據戰略實施。

  國家發明獎二等獎——遺傳性耳聾基因診斷晶片系統的研製及其應用

  每個新生兒都要進行聽力測試,如果能夠在寶寶出生前進行提前干預,將會顯著降低耳聾出生缺陷。清華大學程京院士帶頭研製出的全球首款耳聾基因診斷晶片,僅從待檢測的人身上抽取血液,就可以檢測其是否攜帶耳聾基因突變位點,促使我國成為國際上規模最大的遺傳病分子篩查國家。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