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央行降準 2019年開年民營小微企業收“紅包”

2019-01-05 11:25: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經濟觀察)中國央行降準 2019年開年民營小微企業收“紅包”

  中新社北京1月4日電 (夏賓)2019年第一週,中國民營企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便收到了新年“紅包”。

  當天下午,中國央行宣佈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並分兩次降準到位。此次降準及相關操作凈釋放約8000億元(人民幣,下同)長期增量資金,可有效增加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等實體經濟貸款資金來源。

  就在兩天前,央行已對小微企業融資需求拿出政策“紅包”。1月2日晚間,央行決定自2019年起,將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小型和微型企業貸款考核標準由“單戶授信小于500萬元”調整為“單戶授信小于1000萬元”。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對中新社記者表示,進入2019年,無論是普惠貸款認定標準放寬還是降低存款準備金率,都延續了官方過去一年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不斷加大的支援力度,加上此前先後四次的定向降準,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緩解。

  201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探討解決好民營企業和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時提到,要改善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這意味著光有源頭活水不行,還要有暢通溝渠。

  溫彬認為,作為總量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準備金率要發揮好結構性作用,通過定向降準,進一步引導金融機構持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的支援力度,同時要完善相應的政策,包括進一步優化MPA(宏觀審慎評估體系)考核、制定授信盡職免責細則等。

  2019年開年降準是否代表著中國貨幣政策轉向寬鬆?“此次降準仍屬於定向調控,並非大水漫灌,穩健的貨幣政策取向沒有改變。”中國央行有關負責人4日強調。

  中金所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趙慶明稱,分兩次實施降準的操作出乎意料,方式很新穎,節奏上更符合季節性的資金需求,因為越是臨近春節,現金資金需求量越大,銀行的頭寸會較為緊張,“分兩次實施降準也意在向市場表明不是大水漫灌”。

  談及季節性因素,中信證券分析師明明認為,2019年春節前流動性環境面臨資金到期壓力大、財政存款不確定性強、現金需求量明顯增大、同業存單于中下旬集中到期等主要因素的影響,流動性面臨波動並需要央行對衝操作。

  他進一步表示,1月份央行降準已落地,TMLF(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或也將開啟操作,兩者將進行中長期流動性投放,搭配短期跨節流動性投放,營造較平穩的資金利率。

  展望未來,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為支援小微企業融資,再貸款額度和適用範圍可能進一步擴大,小微企業授信盡職免責意見也有望推出,進一步激勵商業銀行一線人員服務小微企業。同時,有必要繼續降準置換MLF,提高銀行體系流動性的穩定性。

  溫彬也直言,預計未來每個季度仍有降準的可能,以便形成穩定的市場預期,從而營造適宜的貨幣信貸環境,保持市場流動性穩定。(完)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