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人的故事丨“只要給我一條門縫,我就能趟出一條大路”

2019-01-03 15:58:00
來源:中國青年網
字號

  “你們過去做得很好,方興未艾,希望今後再創佳績。”2018年6月12日,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威海華夏城考察,面對廢舊礦坑上的山川巨變,他對夏春亭説了6次“不容易”!

  “脫不開韁繩的磨驢,永遠圍著磨道轉。”這一生,從農民到“塔機大王”再到“旅遊牛人”,華夏集團董事長夏春亭的身上始終透著一股“軸”勁兒。他説,“只要給我一條門縫,我就能趟出一條大路。”33年後的今天,夏春亭不僅成就了市值百億的企業,而且還當選第十、第十一屆全國人大代表,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48起家泥腿子第一條掘金路

  “第一批水泥管終於做出來了,沙子是我在河裏篩出來的,石子是老婆子搞的,手裏的錢還剩下兩塊。在這個三十平米的小院裏,我希望能創造奇跡。”

  ——摘自夏春亭日記

  1985年,中國改革開放迎來了波濤洶湧的第7個年頭。出身在山東威海夏家疃村的“泥腿子”夏春亭,嗅著改革的氣息,兜裏揣著48元錢,決心開始幹個體戶。那年,他30歲,正是而立之年。

  夏春亭的第一次創業,是做水泥管。兩把鐵锨、一套焊接的模具、一輛獨輪木手推車、一輛“吱吱呀呀”的破自行車,就是他創業的所有資本。“那時候日子苦啊!老婆子像男人一樣和我一起幹。創業第一年,買了三斤肉,過了一個年。”

  當時,人們對個體戶還存有偏見,銷售成了夏春亭最頭疼的事。“那時候,我就天天騎著個破自行車去推銷。哪個企業幾點上班,幾點下班,我記得一清二楚。”一次次遭到拒絕,一次次被潑涼水。就這樣,來回幾十趟,終於,有公司答應試試看……過硬的品質,加上鐵打的信譽,從幾根水泥管到大批量的訂單,夏春亭的生意越做越大。

  到1989年,他的家庭小作坊搖身一變,成了佔地1.22萬平方米、資産200萬元、年銷售額300萬元的私營企業。威海,總算有了他的一片艷陽天。

  塔機大王的誕生,傻子並不傻!

  “聰明人犯傻時,比精明人更聰明。其實我這股傻勁,由來已久。”

  ——摘自夏春亭日記

  1995年,中國的改革開放進入了第17個年頭,民營企業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開拓,超越,夏春亭的思索之弦再次被撥動。

  面對掘到的“第一桶金”,夏春亭並沒有滿足。他的目光鉚在了把企業做大做強上,但僅僅做水泥管難成夙願。1995年,面對“疲軟”甚至虧損的塔機市場,他再次先知先覺進軍塔機行業。

  塔機是個安全系數要求特別高的建築機械産品,怎樣打贏“品質仗”從而一擊制勝呢?夏春亭苦苦思索。“不合格的原材料、不合格的零部件一律不準入廠。從原材料購進到産品出廠,層層把關。”這成了華夏塔機的制勝法寶。夏春亭還借鑒了國內外先進企業的管理模式,摸索出了扁圓式管理方法,使得企業管理更加科學。企業要發展,科技須先行。夏春亭帶領華夏集團成立省級高新技術研發中心,自主研發了多項技術專利。

  終於,多年的辛酸付出,換來了“華夏牌”塔機響徹五湖四海,連續12年全國銷量第一,銷售網路覆蓋全國,伸向世界。從此,一個全國“塔機大王”誕生了!

  跟山較勁兒3767畝礦坑的華麗蝶變

  “華夏城明年五一開園,壓力特別大,時間短,又面臨冬季施工,還有些主題不明確……我仍只有拼命向前衝,否則一誤就會誤一年。”

  ——摘自夏春亭日記

  2006年,中國改革開放的第28個年頭,民營企業進入了高速發展的黃金時期,“塔機大王”的事業也如日中天。就在這時,夏春亭做出了一個讓所有人“匪夷所思”的瘋狂決定——斥鉅資修復生態。

  “我做企業之前是個農民,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讓我走了出來,如果賺了錢一定要回報社會。”威海礦山附近的居民靠山吃山,大規模開山採石,這裡山體裸露,渣石成堆。面對這樣的“窘況”,他的“傻勁兒”上來了:向山開戰!

  修山建“城”,談何容易?連夏春亭自己也沒有想到, 這一“整”可是給自己挖了個“大坑”。“我自己也沒想到花那麼多錢,真掉坑裏去了!”當時,不光企業員工不理解,連夏春亭的妻子也一度不支援。頂著重重壓力,他一點一點地往前幹,這一幹就是12年。12年後,一座建在礦山上的環保生態城悄然崛起。

  老當益壯,拼了命也要幹!

  “戰略投資是今天栽樹明天摘果子,戰術投資是今天摘不到果子今天就不種樹。現在是錯的,將來是對的。”

  ——摘自夏春亭日記

  修山填坑,幾乎將夏春亭20多年的創業積蓄全部投了進去。怎樣才能把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花甲之年,夏春亭仍苦苦思索。

  此時,這個山東漢子又開始琢磨著從齊魯大地的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發展文化旅遊産業。為了探索實景演出的路子,夏春亭把全國的演出都看遍了,一年跑幾十個城市。

  2014年春節,“拼命三郎”夏春亭在病床上聽到廈門市長要專題研究《閩南傳奇》演藝項目,他硬是坐著輪椅讓工作人員把他抬到了趕往廈門的飛機上。那天,他躺在沙發上見了領導,半趴在會議桌上彙報項目。那一幕,感動了所有人。終於,《華夏傳奇》和《閩南傳奇》360度實景演出大獲全勝。

  最優等的心,不必華麗,但必須堅守。在無數的爭議與質疑中,夏春亭堅持做的只是自己。他是一個“狂人”,也是改革浪潮中的“幸運兒”。他總説,自己是農民的兒子,沒有改革開放,他永遠走不出山坳。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花甲之年,他依舊奮鬥不止,手捧赤子之心回報著社會,也回報著孕育著華夏的新時代!(中國青年網記者 李慧慧 楊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