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從社會規律認識偉大鬥爭(大家手筆)

2019-01-02 10:29:00
來源:人民日報
字號

  從規律的高度看待鬥爭,就不會陷於盲目的鬥爭;從鬥爭的高度看待規律,就不會消極無為,期待規律自動實現。

 

  鬥爭是哲學概念,具有最普遍的概括性,是唯物辯證法對立統一規律中的重要範疇,也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實現自身歷史使命的必由之路。馬克思主義強調的鬥爭不是盲目的鬥爭,而是在客觀規律指導下人的能動性的高度發揮,它是有理有利有節的。與自然規律不同,社會規律不會自動形成和實現,其形成和實現均離不開人的實踐活動。雖然革命是基於社會基本矛盾激化又無法解決所産生的規律性現象,但它何時發生、以何種方式發生、鬥爭的結局如何,都與人們在實踐中對規律的認識和運用密不可分。從規律的高度看待鬥爭,就不會陷於盲目的鬥爭;從鬥爭的高度看待規律,就不會消極無為,期待規律自動實現。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讀讀中國近代史就會發現,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陷入內憂外患、亡國滅種的險境,山河破碎,民不聊生。“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崑崙”……許多志士仁人前仆後繼、視死如歸,其鬥爭精神永留青史。

 

  中國共産黨是用馬克思主義武裝起來的政黨,始終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不斷提高認識規律的自覺性,發現了中國民主革命的規律,深化了對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規律的認識,特別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達到了新境界。以規律性認識為指引的實踐經驗,凝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昇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轉變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形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其中就包括規律性認識結出的豐碩革命文化之果。中國共産黨90多年的歷史證明,只要我們的鬥爭實踐符合規律,就能轉危為安、奪取勝利;如果違背規律,就會招致挫折、由主動變為被動。

 

  當今世界,經濟全球化已成為必然趨勢。習近平同志指出,面對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正確的選擇是,充分利用一切機遇,合作應對一切挑戰,引導好經濟全球化走向。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這要求我們在面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的鬥爭中提高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全面深化改革開放。進入新時代,在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轉化的情況下,只有深化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才可能把握和增強改革的系統性、整體性、協同性。還應看到,在思想日益多元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深入發展的條件下,執政黨自身建設和自我革命面臨著許多新情況新問題。任何信仰缺失和庸政、懶政、怠政的現象,都會嚴重影響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必須深化對新時代共産黨執政規律的認識,不斷推進黨的偉大自我革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是成就輝煌燦爛、前途如日東升的時代,也是風險與機遇並存、挑戰和發展相伴的時代。期待躺在安樂椅上過著逍遙歲月的想法,是同這個偉大時代格格不入的。只有不斷深化對“三大規律”的認識,才能更好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

 

  實踐沒有止境,對規律的認識也沒有止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偉大事業,我們不可能在各個領域完全達到對規律的自覺把握,這是一個逐步深化的過程。新時代,黨員、幹部應帶頭學習掌握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實踐觀、規律觀、矛盾觀,正確認識社會規律與偉大鬥爭的關係,防止經驗主義和教條主義的干擾,在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上一棒接著一棒跑下去。

 

  (作者為中國人民大學一級教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