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新時代 新作為 新篇章】上海:探索超大城市基層黨建新路

2018-12-14 21:3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考察時提出要深化社會治理創新,強調“要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慧化、專業化水準,更加注重在細微處下功夫、見成效。”黨建工作的難點在基層,黨建工作的亮點也在基層。上海堅持以黨建引領社會治理,把黨支部建在高樓裏,把人工智慧引進社區,走出一條符合超大城市特點和規律的城市基層黨建新路。

  位於上海浦東新區的陸家嘴金融城,這裡匯集了252座高層樓宇。而陸家嘴只有一條地鐵線,地鐵線出來到樓宇之間的距離往往要走1公里以上。如何讓公司員工上下班方便,金融貿易區綜合黨委,從2011年開始,按照樓宇來設置站點、開通免費接駁車,截至目前已開通6條線路、38輛車。

  公司職員:肯定方便了很多,節省了時間,以前要走過去,要二十分鐘。

  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綜合黨委,為4萬多家企業的50多萬名黨員群眾提供服務。黨組織引入當地醫院在午休時間給員工看病;醫療、教育、文化、培訓等資源都被整合起來,方便金融城的員工。

  上海市陸家嘴金融貿易區綜合黨委書記 薛英平:繡花針的這樣一種角色,做得更細以後,我們跟白領就更加貼近,跟企業也更加貼近。交流、服務、凝聚、引領,通過引領讓他們了解我們組織是為他們做一些什麼,白領也自覺自願向黨組織靠攏。

  樓宇是“豎起來的社區”,隨著經濟轉型升級,上海通過樓宇黨建等,創新了工作模式,擴大了黨在新興領域的號召力和凝聚力。同時,在傳統居民社區,上海基層黨組織也創新管理模式,用新技術、新手段解決老舊小區的“痛點”、“難點”和“堵點”。

  徐匯區田林街道黨工委探索了一套AI賦能的社區管理平臺。不僅把人手有限的街道幹部從“人海戰術”裏解放出來,還讓群租等問題的投訴量同比下降76%,盜竊和入室盜竊案件同比下降24.1%和14.3%。

  這套平臺通過社區遍佈的觸角,運用人臉識別、智慧監控、電子嗅探等智慧化感知設備,在精準數據支撐下,有效提升了社會治理能級。通過分析智慧門禁上傳的日常數據,發現有的住戶一天出入十幾次,經過人臉對比發現是幾個人合用一張卡,這種情況基本判定為疑似群租。此外智慧門禁還為空巢老人等弱勢群體設定預警規則。

  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黨工委書記 王棟樑:80歲以上的老人,只要是在家裏連續兩天不出來 ,那麼我們通過推送這個資訊,居委幹部到府,提供更好的點對點的服務。

  此外,這套平臺把街道、公安、交警、城管等力量整合起來,第一時間通過人工智慧發現問題,並推送給相關部門及時處置。同時,按照不同類別, 設定辦結時間。

  上海市徐匯區田林街道智慧社區聯合指揮中心指揮長 戴文蔚:比如群租類的工單,(平臺發現後)我們這邊通過手機APP派單的方式,同時派單給居民區的物業和街道的社區平安辦以及房管所,由他們根據群租處理的到府告知,然後自行整改,最後整治,這樣一個工作流程去處理,整個處理流程我們都有一個時間限制,像群租一般是十天左右。

  目前,田林街道已在11個居民區建成了智慧社區。通過智慧社區平臺,基層治理工作從事後處置向事前事中處置開始轉變。

  上海市徐匯區田林十二村居民 趙國慶:安全感得到大大提升,政府實實在在為我們老百姓(著)想。

  中共上海市委組織部部務委員 楊小菁:我們認真貫徹總書記提出的黨員生活工作在哪,我們黨的工作就要到哪,這樣一個重要的指示精神。很好地加強了各級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功能的增強,同時在政治功能加強的基礎上,使得基層黨組織能夠發揮它的戰鬥堡壘作用,帶領廣大的群眾去共創美好生活。

[責任編輯:尹賽楠]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