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北京“一號改革”揭開城市精細化治理新篇章(下)

2018-12-11 15:09:00
來源:中青線上
字號

  北京市東城區東四街道衚同群裏的一處小院落,今年兩度迎來了北京市委書記蔡奇。他是以一名普通黨員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社區報到,參與社區的大掃除行動。

  2018年,北京市有71.7萬名在職黨員回到居住地,向社區黨組織報到,利用休息時間參與社區治理,服務群眾。

  不少回社區報到的在職黨員都有一個共同感受,過去出了單位,就找不到自己作為黨員的價值。現在以黨員身份向社區黨組織報到,8小時以外,依然有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在職黨員向社區報到,法人黨組織向屬地街鄉報到,是今年北京市推行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北京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説,此舉旨在以街道社區為核心,有機聯結單位、行業及各領域黨組織,實現組織共建、資源共用、機制銜接、功能優化,讓城市基層黨建真正落地,並探索出特大城市黨建引領基層治理的北京經驗。

  作為首都,北京市在基層治理時面臨一些獨特難題,駐地主體多元、隸屬各異,雖然行政力量充足,但統籌協調難,基層權力運作存在碎片化現象。在破解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難題時,北京市把城市基層黨建當做一根紅繩,串起了黨組織、黨員和群眾,共同形成社會治理的合力。

  8小時之外,黨員的責任擔當不變

  大學老師張穎在北京市昌平區回龍觀社區的龍澤園住了近20年,過去家門一關,周圍鄰居形同陌路。可過去這一年,隨著加入小區的黨員微信群,出門碰見的熟人多了。張穎和鄰居熟絡起來,是因為大家都以黨員的身份多次參加了社區的義務活動。

  幾乎每個週末,社區都有黨員大掃除的勞動,不同領域的黨員還發揮各自的優勢,為社區治理和服務鄰里貢獻智慧。

  假期裏,張穎老師請了自己的學生到小區給孩子們講科普課,既滿足了大學生從事志願服務的需求,又滿足了社區孩子們對科學世界的好奇。張穎也是其他黨員提供志願服務的受益者,社區裏有的黨員是書法大家,利用週末帶著街坊四鄰揮毫潑墨;有的黨員是海外歸來的聲樂大師,給小區打造了一個小合唱隊。

  在北京市石景山區,有一個已有5年曆史的志願者組織——“石景山老街坊”,志願者參與社區議事和各類幫扶活動。今年,大批在職黨員向石景山的100多個社區報到,成為“老街坊”的新生力量,扮演著社區宣傳員、調解員、應急員、監督員等角色,讓社區的共治、精治更有活力。

  來報到的在職黨員根據自身特長和意願,每人認領1~2個服務崗位、參加1~2支志願隊伍,每年至少參加4次集中活動。參加集中活動時,在職黨員全部佩戴“老街坊”紅袖標。

  這些黨員不僅嵌入社區現有的志願者隊伍中開展各種公益行動,社區還會針對在職黨員的特點,專門設計新的服務項目。有的檢察官黨員跟社區老黨員共同編排預防金融詐騙的情景劇,在社區廣泛宣傳;八角街道一些老舊小區的在職黨員帶頭開展“扮靚我家陽臺”活動,提升社區綠化美化水準。

  除了黨員以個人身份向社區報到外,北京市還有9175個法人單位黨組織向屬地街鄉報到。石景山區廣寧街道高井路社區就吹起了“集合哨”,邀請冬奧組委機關黨委向社區報到,實現社區與屬地內法人單位黨組織的資源整合。

  北京市冬奧組委機關黨委專職副書記王風介紹説,冬奧組委機關黨委向廣寧街道報到後就作出承諾,將大力支援廣寧街道所轄社區率先建成冬奧文化特色社區,積極向群眾宣講奧運文化和冬奧知識,推動奧運精神、冰雪文化走進社區。

  與冬奧組委作鄰居的石景山區電廠路小學過去只是一所普通學校,如今在冬奧氛圍的熏陶下,已成為一所主打冬奧運動的特色學校,學校的旱地冰壺隊、旱地冰球隊數次在全市比賽中拔得頭籌。

  責任“瘦身”,基層部門專注黨建和民生

  北京市的“吹哨——報到”制度“吹來”了在職黨員和屬地內的法人單位黨組織,為城市基層黨建、精細化共治添磚加瓦。而在另一個層面,街道鄉鎮的黨(工)委也在“強身健體”、優化職責,更好地專注於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重點,進一步成為統籌區域治理、聯結各方、協調指揮的“軸心”。

  北京市西城區是國字頭部門密集分佈的地區,有600多家中央部門及其所屬單位,過去資源分散,難以形成服務屬地百姓的合力。今年,西城區專門成立了黨建協調委員會,在加強社區黨建、單位黨建、行業黨建橫向聯動方面發力,推動實現社區內事務共商、平臺共建、資源共用。

  西城區衚同交錯,停車是衚同百姓的“頭號難題”。但今年不少衚同的老百姓都收到街道的通知,衚同外的街道兩側,或是大商場的停車場,甚至是一些政府部門的停車場都開放了。辦理相關續後,百姓可以不用再在衚同轉圈找車位了,也不用私裝地鎖佔車位了。

  這個變化背後,是西城區實施的屬地單位“資源清單”與社區百姓“需求清單”對接成“項目清單”的機制。利用這個“三單”機制,黨建協調委員會引導駐區單位資源和社區精準對接,實現多個駐區單位的停車服務資源向群眾開放。比如,在“寸土寸金”的西長安街地區,單位免費借用土地給街道改造成便民停車場,為當地老百姓增加了673個車位。

  史峰是北京市西城區廣安門內街道辦事處主任,今年是他在這個崗位任職的第三年。作為基層部門負責人,他發現今年市裏、區裏對自己考核的職責內容變了。過去街道需要承擔的招商引資、協稅保稅任務已完全取消,責任主要集中在黨群工作、平安建設、城市管理、社區建設、民生保障、綜合保障6個板塊,抓黨建和保民生成為主責主業。

  北京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張革介紹説,北京市還開展了社區減負專項行動,梳理任務清單,依法取消了市級部門下派社區的工作事項150項、評比達標和示範創建項目31項,目的就是讓最基層的機構專心圍著百姓轉。

  與之相適應的是,一方面充實基層機構的幹部力量,讓機關幹部真正下沉到一線,面對面了解百姓需求;另一方面是在基層幹部考核方面,以人民是否滿意為主導。

  2018年,北京市西城區在機構改革中堅持編制向下走,為全區街道增加了212名科級領導,讓大量的幹部走進街巷,俯下身子耐心傾聽百姓需求。對幹部的考核也在探索第三方評估、大數據調查等模式,做到部門、街鄉和社區“答卷”,百姓“閱卷”。

  破解城市精細化治理難題的“總指揮”

  在很多小區,業主與物業公司是一對很難調和的矛盾。業主抱怨物業公司的服務偷工減料,而物業公司不滿物業費收繳率太低,虧本運作怎麼可能提高服務品質。尤其在一些老舊小區,有的前期基礎建設不到位,使得業主與物業之間矛盾更尖銳。北京市超大社區回龍觀的華龍苑北裏社區就是如此,單靠業委會很難解決業主的不滿。

  針對難以調和的矛盾,華龍苑北裏社區黨支部創新建立了“黨建引領、五方共建”的社區治理工作機制,社區黨組織作為總指揮,協調居委會、業委會、物業和社會組織坐在一起,為社區百姓的煩心事謀求解決方案。

  經過對小區居民煩心事的調查,門禁老化導致的安全隱患是居民的“第一煩惱”,可要統一換門禁是一筆不小的費用,“錢由誰出”成為問題解決的瓶頸。社區黨組織啟動五方座談會,經過幾輪磋商,物業公司同意將車位租賃費、廣告租賃費等公共收益用於購置新的門禁系統。在這個過程中,以往業主與物業間的相互不滿也有所化解。

  而“五方共治”模式也成為昌平區解決回龍觀、天通苑等超大型社區矛盾的一種新機制。

  北京市委組織部有關負責人介紹説,在破解超大城市精細化治理難題時,城市基層黨組織要成為大合唱的總指揮,把群團、社會組織等各方聯動起來,延長黨組織工作的手臂,實現資源整合、協同服務,不斷增強群眾的獲得感。

  在西城區廣安門內的核桃園社區,有一座3層小樓。一樓是老年人的活動室,可以打牌、唱歌、做手工,還可以吃午飯;二樓是0~3歲幼兒的活動區,可以上早教課、做健康檢查;三樓則是老兵之家。

  不管是來參加文娛活動的老人,還是帶孩子來上早教課的家長,可能都説不清楚為他們服務的到底是誰,因為在這座小樓裏提供服務的機構太多元。為老人們提供低價優質午餐的是老牌餐館東興樓,中午來參加志願服務的是周邊單位的黨員,給小朋友上早教課的又是一家市場化的早教機構。但他們都清楚的是,這個樓的每一層都挂著中國共産黨的黨旗和黨徽,為他們提供服務的工作人員大部分也佩戴著黨徽。

  這也是廣安門內街道探索的新模式,由街道工委引領,集合社區內的多方力量,共同解決社區居民最牽掛的“一老一小”問題。

  過去這一年,北京市已有一半的街道鄉鎮都試點了黨建引領“街鄉吹哨,部門報到”的改革,有成效的地區紛紛建立起服務群眾的響應機制。未來,如何實現超大城市的精細化共治還在繼續探索中。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