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天津“三員大將”破解民營企業“三山”困境

2018-12-05 16:13:00
來源:新華社
字號

  新華社天津12月5日電(記者王寧 李亭)作為中國近現代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民營經濟偏弱是制約天津長遠發展的一大短板。近日,記者採訪了解到,為破解民營企業普遍遇到的市場冰山、融資高山、轉型火山“三山”困境,天津採取三項舉措、派出“三員大將”——市場“服務員”、融資“協調員”、科技“特派員”,解企業燃眉之急。

  改善營商環境是當務之急。政府主動放下身段,甘當服務發展的“店小二”。今年以來,天津以落實“津八條”為主線,開展“雙萬雙服促發展”活動,組織萬名幹部深入基層為企業解決實際困難。各區從2.8萬家服務企業中,篩選出重點包聯企業3200多家,進行包聯服務。各級幹部主動下沉一線,累計走訪企業5000多戶次,收集問題2400多個,解決問題2100多個。此外,天津開展承諾制標準化智慧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刀刃向內,自我革命:取消343個事項,下放94個事項;取消3842件申請材料、188個辦理環節、106個證照;事項辦理時限由法定平均21.4天壓減至5.3天……

  融資難融資貴是民營企業面臨的普遍問題。天津市金融部門相關負責人表示,政府充當民營企業融資“協調員”,深入民營企業開展對接服務,與金融機構牽線,為民營企業搭臺,不斷拓寬民企融資渠道。

  天津憶雲共用經濟資訊諮詢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楊暉説,2013年創業起步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向政府相關部門求助,結果獲得“天使輪”700多萬元投資,開啟成長之路。如今,這家企業已成為“共用經濟人力資源服務”行業的“隱形冠軍”。截至今年9月末,天津市小微企業貸款餘額同比增長9.37%,高於各項貸款同比增速2.42個百分點;海河産業基金已核準母基金27支,規模總計2177.4億元,其中17支母基金完成工商註冊,一些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已被納入基金儲備項目庫。

  當前天津經濟進入高品質發展的轉折關鍵期。為幫助民營企業轉型,天津市政府牽線搭橋,輸送科技“特派員”為民企解決技術難題。

  韓建楓是天津商業大學資訊工程學院副教授,今年已經是他在天津光電高斯通信工程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做科技特派員的第六個年頭,據他介紹,自2013年擔任科技特派員到現在,一直主導並積極參與企業的科技研發。截至今年11月,天津市共選派3089名科技人員作為科技特派員入駐2725家企業開展服務。目前,已向企業轉化科技成果1502項,為企業解決技術難題3767個,幫助716個企業搭建了科技創新平臺,為企業引進培養人才3015人,協助企業申請專利2473個。

  如今,天津的民營經濟已經開始轉型升級。在天津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中,民營企業比重達90%以上。今年前三季度,天津市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6788.23億元,佔全市經濟總量46.3%。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