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四川多舉措化解小微企業融資難——創新銀政合作 突出專業服務

2018-12-03 14:43: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日前,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來到位於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的中國花椒商城。這一天,也是中國郵政儲蓄銀行成都分行新都支行行長楊東走訪客戶的日子。

  “楊行長,我昨天剛剛送了15噸漢源花椒到自貢出售,手頭目前感覺寬鬆些了。”彭州吉康農副産品有限公司董事長丁真祥説,今年4月突如其來的倒春寒讓産地為甘肅蘭州、天水一帶的花椒遭遇大幅減産,收購價大幅上漲,眾多收購花椒的企業一時流動資金緊缺。“幸虧從郵儲銀行貸了400萬元,審貸時間也只用了一個多星期,可以説是解了燃眉之急。”丁真祥説。

  時常走訪客戶,了解企業融資需求、經營狀況,開展專業服務——新都支行正是15家四川省經濟和資訊化委員會與郵儲銀行四川省分行共建的小微企業特色支行之一。得益於政府和金融資源的有效整合,四川小微企業融資成本不斷降低,普惠金融取得長足發展。“服務小微企業,解決融資貴的難題,就是要主動下調小微貸款利率,減少企業多餘的費用支出。”楊東説。

  成本低了,負擔輕了,這樣的金融産品自然受企業歡迎。丁真祥向記者介紹説,此前的中國花椒商城,至少有70%的商戶會在流動資金緊缺時選擇小貸公司貸款,融資成本高。自從郵儲銀行進來以後,選擇小貸公司貸款的商戶越來越少了。敢於下調利率,這是銀行履行社會責任的表現,也體現了一些相關政策的靈活性。

  小微企業融資難,政策先行是一劑“解藥”。

  為了營造良好的小微金融服務政策環境,圍繞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和國務院普惠金融發展規劃,四川省經信委會同有關部門聯合印發《關於金融支援製造強省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轉發進一步深化小微企業金融服務意見的通知》等政策,引導金融機構進一步建立健全多元化金融服務體系,加強和改進小微企業融資服務。

  小微企業融資難,金融創新是一劑“良藥”。

  在四川,有多項小微金融服務模式屬於全國“首創”:“支小貸”新型政銀擔合作模式通過疊加財政、金融、産業政策形成合力,以地方政府、銀行、擔保、再擔保四方風險共擔共管為核心,初步建立起低成本、弱抵押、廣覆蓋、可持續的小微企業融資新機制。應收賬款融資模式被寫入了新修訂的《中小企業促進法》,即供應鏈核心企業通過線上確認上游企業上傳的賬款,或主動上傳賬款資訊,為上游中小企業增信,引導信貸資金注入供應鏈,提升整個供應鏈的競爭能力。“稅鑫融”財稅資綜合智慧服務平臺通過優化納稅服務、規範財務核算、防範涉稅風險、拓展融資渠道,共同解決軍民融合企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少、融資週期長、融資成本高等實際困難。

  此外,在開展成都市、綿陽市國家産業與金融合作試點的基礎上,四川在全國率先啟動10個省級産融合作試點,引導試點地區加強産融合作探索、推動小微企業融資服務創新。通過制定實施《四川省産融合作行動計劃》,四川省經信委與人民銀行成都分行合作,借力“天府融通”大數據平臺,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向1600多戶“成長型”“小巨人”“專精特新”等重點小微企業授信306億元,發放貸款餘額239億元。

  截至2018年9月底,四川小微企業貸款餘額達1.2萬億元,同比增長15.34%。融資增長有效促進了小微企業的發展,小企業成為全省“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防風險”的重要支撐。(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劉 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