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

2018-11-30 15:49: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警惕歷史虛無主義科學對待民族傳統文化

  歷史虛無主義興起于19世紀的歐洲,是當時資本主義精神危機和信仰迷失的現實反映,其本質是一種唯心主義的歷史觀。在我國,歷史虛無主義思潮最早可追溯至20世紀初的“全盤西化論”,在今天,歷史虛無主義者則常以“重評”“反思”“還原”為名,進行假設和歪曲歷史文化的反理性思考,以期達到擾亂人們思想信仰,消解人們政治認同,動搖國家和民族根基的目的。尤其是伴隨經濟全球化、資訊化的發展,歷史虛無主義的傳播呈現出主體高知、形式多樣、受眾廣泛等新特點,其滲透性和危害性更為突出。

  歷史虛無主義者不但圍繞中國近現代史大做文章,而且按照自己的主觀意願和政治訴求,對我國生生不息、源遠流長的傳統文化恣意抹殺。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文明演化而匯整合的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徵,其內容是歷代存在過的各種物質、制度和精神的文化實體和文化意識。中華文明是獨立起源、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原生文明,同時也是不曾滅絕、不斷出新的文明系統。各族先民在歷史長河中創造了豐富、深厚、綿長、穩定且凝結有共同精神、心理狀態、行為準則、思維方式和價值取向的傳統文化,這不僅是中華民族共同的文化記憶,也是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歷史虛無主義者卻用孤立、片面等非科學的態度解讀傳統文化中的精華與糟粕,忽視、歪曲、貶損、否定、抹殺乃至顛覆優秀傳統文化成果,肆意製造傳統與現代的對立,企圖引導人們走向文化虛無主義,進而動搖中華民族存在的思想基礎。

  歷史虛無主義帶來的危害不言而喻,其對傳統文化的消解和誤讀必然會導致價值規範的無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著全體人民共同的價值追求,是人們判斷社會事務時所共同依據的是非標準和遵循的行為準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文化根脈,對整個社會的價值確立、行為約束曾經和正在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歷史虛無主義者質疑和顛覆傳統歷史文化的客觀性、科學性,對堪稱本民族標誌性的史實、人物、事件進行歪曲宣傳。譬如,虛無歷史事實,詆毀英雄人物,從源頭上否定中國文化,歪曲我們的文化歸屬和文化尊嚴,其後果必然會造成歷史文化傳承的斷裂,以及隨之而來的民族特質的消融、民族自尊心的淡化和民族凝聚力的消解,對中華民族長期以來形成的價值規範産生認知障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難以形成認同,造成主流價值合理性的喪失。同時,歷史虛無主義是西方用以西化和分化我國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以腐蝕性、滲透性和隱蔽性的手段,消解傳統文化、傾覆文化信仰、破壞文化認同,導致人們精神世界空虛、自我認知偏差、幸福感喪失,長此以往,對外來文化的判斷能力和抵禦能力就會減弱,國家文化安全也會面臨很大威脅。

  文化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靈魂,任何一個國家和民族都應充分重視和尊重自己的傳統文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來,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我們不是歷史虛無主義者,也不是文化虛無主義者,不能數典忘祖、妄自菲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源泉,也是助推中國改革發展的重要精神力量。在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全體中華兒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勠力同心、持續奮鬥的時代背景下,增強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決心和能力,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面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的各種思潮、文化的交鋒,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堅定文化自信是事關國運興衰、事關文化安全、事關民族精神獨立性的大問題。沒有傳統文化的傳承,就沒有國家民族的興盛。在5000多年文明發展中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澱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著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走向復興的基本條件。傳承,更要發展,要結合國情和現實,從傳統文化中汲取營養、總結經驗、把握規律。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古為今用、以古鑒今,堅持有鑒別的對待、有揚棄的繼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實現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使之與現實文化相融相通,共同服務以文化人的時代任務。”只有以馬克思主義立場、以科學態度對待傳統文化,才能把弘揚優秀傳統文化和發展現實文化有機統一起來,增強文化自信,堅實文化根基,真正肅清和消除歷史虛無主義的影響。

  加強學術研究,提高識別分析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增強防範和抵制歷史虛無主義的警惕性。一方面,在學理上真正認清歷史虛無主義的真實面目,充分了解歷史虛無主義的淵源、本質、表現和危害,加強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認識論根源和理論基礎的批判,明確歷史虛無主義不是一種學術流派而是一種政治思潮,熟練掌握歷史唯物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在對傳統的深入思考中捍衛歷史真相。另一方面,歷史虛無主義的核心就是否定歷史,破除人們因輕信歷史虛無主義而對傳統文化産生誤讀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強化歷史的研究和學習,引導人們樹立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和文化觀,引導人們真正理解和把握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和方法,注意將大膽探索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態度結合起來,尊重歷史事實,尊重客觀規律。

  (作者:任會斌,係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副研究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