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堅持規則導向,摒棄實用主義和雙重標準(評論員觀察)

2018-11-26 13:28: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建立規則、遵守規則,才能受益於規則;全球治理,必須以規則為基礎。以規則為基礎加強全球治理是實現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

  物換星移、風雲變幻,人類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處於這樣的關鍵時刻、十字路口,如果我們能為這個世界打造一把精巧的瑞士軍刀就好了,人類遇到什麼問題,就用其中一個工具來解決它。而從某種意義上説,“規則”就是這把瑞士軍刀的關鍵部件。

  “以規則為基礎加強全球治理是實現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規則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制定,而不是誰的胳膊粗、氣力大誰就説了算,更不能搞實用主義、雙重標準,合則用、不合則棄。”在巴布亞紐幾內亞舉行的亞太經合組織工商領導人峰會上,習近平主席發表主旨演講,明確提出“堅持規則導向,完善全球治理”的主張,為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貢獻了中國智慧,引發國際社會的關注與思考。

  在景色宜人的太平洋島國巴新,“太平洋探索者號”郵輪如同一顆明珠,鑲嵌在莫爾茲比港。然而就在不遠的地方,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硝煙曾經四處瀰漫,慘烈的珊瑚海戰役、瓜達爾卡納爾戰役定格為人類歷史的悲慟記憶。二戰結束後,人們痛定思痛、汲取經驗教訓,以聯合國為主體構建起一個全球治理框架。這個框架,還包括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世界貿易組織等機制,對過去幾十年間世界和平與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這也讓人們深刻認識到:建立規則、遵守規則,才能受益於規則;全球治理,必須以規則為基礎。

  “法者,治之端也”。以規則為基礎加強全球治理是實現穩定發展的必要前提。但環顧寰宇,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退群”之事不時發生,當前的全球治理框架和機制,面臨著不少問題與挑戰。現實中,有的國家以自身利益最大化為導向,追求短期個體利益而不顧長期整體利益,不遵守國際規則和承諾。這種不良傾向,只會形成“破窗效應”,消解國際規則的權威性,給全球治理埋下風險的種子。長此以往,也會加劇全球治理的“碎片化”,給各國發展帶來不可預測性和不安全感。

  今天,世界經濟風起雲湧,風險挑戰凸顯,“逆全球化”思潮涌動,“黑天鵝”“灰犀牛”事件頻發。越是在關鍵時間節點、重要歷史關頭,越需要堅定清醒、擔當有為。今天,身處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社會資訊化、文化多樣化的大時代,地球村內的成員從未像今天這樣緊密相連、利益相融、休戚相關。

  “秉持共商共建共用理念,推動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可説是我們這一代人的責任。但也要看到,規則既不應是“叢林法則”,也不應是“幾家之言”,在變革過程中,應該體現“平等、開放、透明、包容”的精神,提高發展中國家代表性和發言權,遇到分歧通過協商解決,不能搞小圈子,不能強加於人。

  大道行思,取則行遠。崇尚“和”“合”理念,追求大同理想,是中華文明傳承賡續數千載的文化基因,影響深遠。無論是法國近代的《人權宣言》,還是二戰後聯合國發佈的《世界人權宣言》,都與《論語》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的內涵相通。近年來,從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中國矢志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不斷進行理念創新、制度創新、實踐創新,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注入新的動能。面向未來,中國必將繼續發揮負責任大國作用,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不斷貢獻中國智慧和力量。

  經濟全球化的時代浪潮中,各經濟體是“同在一條船上”的命運共同體。大家同舟共濟、攜手前行,世界經濟的大船一定能劈波斬浪、行穩致遠。

  (本系列評論到此結束)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6日 05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