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劉少奇:以人民勤務員自勉 一生踐行共産主義事業

2018-11-24 13:03:0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産黨新聞網
字號

  編者按:今年11月24日,是劉少奇同志誕辰120週年紀念日。劉少奇(1898-1969),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産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元勳,以毛澤東同志為核心的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劉少奇一生嚴以律己,以人民勤務員自勉;提出共産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重視調查研究,屢次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堅持終身學習,遠赴他鄉取“真經”;重視子女的教育,家風嚴明。1969年11月12日,劉少奇病逝,終年71歲。

  初心與使命:一生以人民勤務員自勉

  “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於人民而建立的,我們一切黨員的一切犧牲、努力和鬥爭,都是為了人民群眾的福利和解放,而不是為了別的。”在近半個世紀的革命生涯中,劉少奇把全部智慧和精力,毫無保留地投入到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的事業中去。劉少奇一生以人民勤務員自勉,以讓人民儘快過上“富裕和有文化的生活”作為自己的奮鬥目標。他説:“一個好黨員、一個好領導者的重要標誌,在於他熟悉人民的生活狀況和勞動狀況,關心人民的痛癢,懂得人民的心。”他夙興夜寐,就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群眾的安危冷暖時常牽掛在心,百姓的日常生活當作頭等大事。

  做一名“好黨員”:提出共産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

  1940年7月1日,在艱苦卓絕的抗戰中,中國共産黨迎來了建黨19週年。應《抗敵報》等的邀請,劉少奇撰寫了《做一個好的黨員 建設一個好的黨》一文。1951年3月,建黨30週年前夕,在黨的第一次全國組織工作會議報告提綱中,劉少奇又提出了共産黨員標準的八項條件。這八條標準,經過整理和修改,被寫進《關於整頓黨的基層組織的決議》,成為黨執掌全國政權後對黨員的基本要求。在此基礎上,後來中央又提出了共産黨員的“十條標準”,成為共産黨人的行為規範。

  調查研究:以民為師求實話

  調查研究是科學決策的前提和保證。劉少奇非常重視調查研究,屢次強調“調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最根本的方法”。新中國成立後,他幾乎每年都安排調研活動,有些年份多達幾次。每次調研時間不等,短則幾天,長達數月。通過一次次的實地調研,劉少奇為全黨正確認識形勢,制定一系列重要決策作出了突出貢獻。為了了解群眾心中真實的想法,在一次座談會上,劉少奇摘下青呢帽,露出滿頭銀發,用地道的寧鄉腔懇求道:“我是向大家求教的。這次中央辦了錯事,我們對不起大家,向大家道歉。但是改正錯誤要了解真實情況,希望大家幫助我,向我提供真實情況。”會場上霎時靜了下來,大家看到的是國家主席真誠的表情,體會到的是國家主席渴望了解實情的真心。此後,劉少奇不讓社隊幹部陪同,帶著秘書徑直來到生産隊,請社員座談。

  堅持終身學習:遠赴他鄉取“真經”

  劉少奇之所以能夠從一個農民家庭出生的湖湘學子,成長為在理論和實踐上均有卓越貢獻的偉人,很大程度上源於他高遠的學習志向和一生秉持的“學習、學習、再學習”精神。高遠的學習志向,決定了他學習不是為了單純的學理研究或是取得一紙文憑、謀個好職位,而是“以天下為己任”,探尋救國救民的真理。“學習、學習、再學習”的精神,使他不停地鑽研和思考,不斷地獲得新知和智慧,因此也就比別人站得更高些,看得也更遠些,最終成為卓越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家。

  教子有方:從不姑息遷就

  一代偉人劉少奇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他認為,這不僅僅是家事,而且關係到黨和國家的前途和命運。因此,他嚴於律己,家風嚴明。劉少奇既是慈父,又是嚴師。王光美曾深有感觸地説:“少奇對孩子們的工作和學習、生活等方方面面的教育,歸根到底,都是個‘嚴’字。他以‘嚴’要求自己,以‘嚴’要求孩子們。少奇要求他們成長為生活節儉樸素、學有所長、品德高尚的人。”她還説:“少奇身為國家領導,對自己的子女要求特嚴,從不姑息遷就。”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