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丁思林:“模範青年團”團長(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2018-11-20 13:34:00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字號

 

  據新華社武漢11月19日電 (記者徐海波)不久前的深秋時節,記者走進大別山革命老區的湖北省紅安縣杏花鄉隗店村丁家崗時,只見一派繁忙的豐收景象——村前的田地裏,幾位農民正在忙著挖紅薯,村灣裏還有幾戶人家正在翻新加蓋小洋房。這個小山村,是抗日英烈、原八路軍129師386旅新1團團長丁思林的家鄉。

  丁思林,1913年4月出生在湖北黃安(今紅安)縣丁家崗一個貧苦農民家庭。1933年9月加入中國共産黨。1932年5月參加紅軍。曾任班長、排長、連長、營長。1934年後,任紅四方面軍第31軍第93師第274團參謀長、第271團團長。1935年參加長征。

  全國抗日戰爭爆發後,丁思林任八路軍第129師386旅772團1營營長。1938年9月,任386旅新1團團長。他把一個新的部隊,鍛鍊成一個有戰鬥力的、富於我軍優良傳統的主力團。1939年2月,在曲周縣香城固的伏擊戰中,全殲日軍安田中隊和40聯隊補充大隊,粉碎了敵人破壞冀南根據地的陰謀。因表現出色,新1團被八路軍總司令朱德讚譽為“模範青年團”,後又被八路軍前方總部授予“朱德青年團”的光榮稱號。

  1939年7月5日,日軍109師團107聯隊3000多人向晉東南抗日根據地進行大“掃蕩”。6日,丁思林率新1團在雲族鎮同敵人激戰兩天。8日,日軍糾集兵力再次發動進攻,為掩護部隊撤退,他主動阻擊日軍進攻。激戰中,丁思林頭部中彈,壯烈犧牲,時年26歲。

  為了表達對丁思林的哀思,時任八路軍129師政委的鄧小平在《新華日報》(華北版)上發表《悼丁思林同志》一文,讚揚他“不僅是一個英勇頑強、機動靈活的好的指揮員,而且從十年的鬥爭中,鍛鍊出了他的忠於民族,忠於勞動人民,忠於黨的堅強的意志。同時他還富有青年的突擊精神,勇於任事、不怕困難、奮勉前進的特質”,因此,他為上級同級所信賴,為下級所尊敬,他的犧牲,“是全師的重大損失”。

  如今在湖北省黃岡市司法局工作的丁思林的侄兒丁鴻鳴告訴記者,小時候經常聽父親講二伯丁思林的英雄事跡,從小就立下了像二伯那樣“為了崇高信仰而奮鬥”的志向。

  而烈士的故鄉丁家崗,也早已不再是貧窮落後的山溝村,在時代的春風裏成為一座山清水秀、群山環拱、日漸富足的美麗村莊。

  《 人民日報 》( 2018年11月20日 11 版)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