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時政新聞眼丨習近平的首次汶萊之行,這七個視角您值得一看

2018-11-20 10:38:00
來源: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新聞
字號

  11月19日,習近平汶萊之行的多場活動在汶萊努洛伊曼王宮展開。這是習近平第一次到訪。兩國元首在會談時,一致做出了一個決定:將兩國關係提升為戰略合作夥伴關係。《時政新聞眼》帶您從七個視角來觀察習近平的汶萊之行。

  1 “和平之邦”迎貴賓

  汶萊國名寓意“和平之邦”,自古與中國就是隔海相望的友好鄰邦。兩國在1991年建立外交關係。去年9月13日,汶萊蘇丹哈桑納爾對中國進行國事訪問。習近平此訪標誌著兩國元首在一年多時間實現了互訪。

  19號上午11點左右,習近平在努洛伊曼王宮出席了汶萊蘇丹哈桑納爾舉行的歡迎儀式。

  從歡迎儀式的現場你可能注意到了,汶萊的女士戴著彩色頭巾,男士戴著黑色的宋谷帽。因為汶萊是伊斯蘭教國家,頭巾和宋谷帽是民眾參加正式活動的著裝標準。

  2 “南亞小熔爐”+“東方威尼斯”

  汶萊也被稱為“南亞小熔爐”。這裡的民族構成和文化極具多樣性。馬來人佔65.7%,華人佔10.3%,其他種族佔24%。馬來語是官方語言,英語是通用語言,阿拉伯語、漢語也較為常見。

  汶萊當地人從小也學習阿拉伯語,因為伊斯蘭教是汶萊國教。汶萊大約有一百多座清真寺,其中最宏偉、最著名的要數奧馬爾阿裏賽義夫丁清真寺。

  汶萊還有“東方威尼斯”的美稱。在這裡,有現存世界上最大的“水上村落”。

  目前汶萊仍有近一萬三千人在“水上村落”生活,佔總人口的3%。每個村都有自己的醫院、學校、郵局、加油站和清真寺。

  3 “海絲明珠”+“東方石油小王國”

  19日的歡迎儀式結束後,兩國元首前往王宮內廷。習近平同汶萊蘇丹哈桑納爾舉行會談。他還同汶萊王室成員親切交談。

  在與汶萊蘇丹哈桑納爾會談時,習近平説,中方視汶萊為建設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合作夥伴,願將“一帶一路”倡議同汶萊經濟多元化戰略“2035宏願”相對接,做好兩國互利合作大文章。

  汶萊自古是海上絲綢之路的重要組成部分,也被稱為“海絲明珠”。早在中國西漢時期,兩國就通過這條海上紐帶互通有無。鄭和率領船隊在第二和第五次下西洋時,就途經汶萊,他也被汶萊民間親切稱作“鄭和元帥”。

  汶萊以“東方石油小王國”著稱。截至2016年底,汶萊已探明石油儲量為11億桶,天然氣儲量為3000億立方米。近年來,中文兩國經貿合作快速拓展,中國已成為汶萊最重要的合作夥伴之一。

  會談後,兩國元首見證了共建“一帶一路”合作規劃等雙邊合作文件的簽署。雙方還發表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汶萊達魯薩蘭國聯合聲明》。

  4 從歡迎午宴領略“植物之國”

  中午十二點半,蘇丹哈桑納爾為習近平主席舉行了歡迎宴會。

  汶萊接近赤道地區,有著獨特的熱帶雨林氣候,動植物資源豐富。汶萊的國名在馬來語種還有“植物”的意思。其植物的多樣性,不用去熱帶雨林,去汶萊的菜市場就能感受得淋漓盡致。

  在19日兩國發表的聯合聲明和習近平到訪前發表的署名文章中,都提到了“廣西-汶萊經濟走廊”。這是中文兩國的兩大旗艦合作項目之一。通過這條經濟走廊,許多來自汶萊的“新物種”有望進入中國的菜市場,來到您的身邊。

  跟隨著習近平19日在努洛伊曼王宮的行程,《時政新聞眼》帶您從“和平之邦”、“南亞熔爐”、“東方威尼斯”、“海絲明珠”、“東方石油小王國”、“植物之國”等不同的視角認識了汶萊,是不是在您心中形成了一個豐富立體的“汶萊達魯薩蘭國”印象呢?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