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清水河鎮二道河村駐村工作隊——把好事實事辦到群眾的心坎上

2018-11-17 10:50:00
來源:光明網
字號

  光明日報記者 王瑟

  記者來到新疆伊犁哈薩克自治州霍城縣清水河鎮二道河村一組,必定要到小廣場上看看。“這裡既是村裏的小廣場,也是曬場,還是大家活動鍛鍊身體的體育場,更是每週升國旗的廣場,可謂多用途活動場所。”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隊長、伊犁哈薩克自治州人民政府副秘書長程學文介紹。

  再看向寬闊的大馬路,22米寬的路上整潔有序。有著31年黨齡的老黨員張志忠説:“現在我們村乾乾淨淨,道路寬闊,路燈明亮。兩年前,我們這裡是有名的臟亂差村,村民意見很大。”

  “群眾意見最大之處,恰恰是我們工作最需要改進之處。我們駐村後抓的第一件事就是整治村容村貌,還村莊以美麗。”程學文感慨地説。

  打造二道河村的新面貌

  二道河村曾經有多臟亂差?記者在一部拍攝的錄影裏,看到了那時的情景:全村40%以上的村民將自家的廁所、煤房、雜物間、飼料房等都建在路邊。村裏沒有一條硬化的道路。雨雪天后,道路泥濘,污水橫流。牲畜糞便到處都是。

  2017年年初,工作隊進駐二道河村,改造村容村貌成為工作隊抓的第一件事。

  説幹就幹。工作隊所有隊員拿著工具剷除雜草,搬走堆放的玉米稈,平整路面,推倒私搭亂建的違章建築。

  剛開始,村民大都抱著手站在房前屋後觀望著。當他們看到工作隊實實在在為他們打掃衛生,還村容村貌以整潔時,村民大為感動,主動地加入進來。有的村民還開著推土機趕來幫忙。

  回想起當初的情景,工作隊隊員徐超仍然十分激動。他説:“當時村民被我們感動,我們又被村民感動。大家齊心協力一個多月,先後有5000多人次參與,徹底改變了村容村貌。”

  讓村委班子更有凝聚力

  工作隊通過走訪後了解到,二道河村“兩委”班子調整時間不長,村幹部普遍工作經驗不足,相互之間協作意識差,群眾基礎比較薄弱。曾擔任過5年鄉黨委書記的程學文深知,開展農村工作,離不開一個好班子和一支好隊伍。於是他從整頓提升班子和黨員幹部隊伍著手,在“統、幫、謀、導”上綜合發力。

  工作隊隊員與村幹部建立“一對一”幫聯關係,在村民小組末梢設立黨小組,把黨組織建在群眾家門口,形成“黨支部+五個中心+黨小組+網格+聯戶長+黨員+農民”的垂直管理線。對決策性會議、黨員大會、村民代表大會等進行“分家”,實行專會專議,提升村級各類會議的嚴肅性、規範性、專屬性、權威性。在上下班、請銷假、禁酒令等方面約法三章,對作風散漫的幹部,會同村黨支部書記進行約談和嚴肅批評。

  “工作隊來了以後,我們對怎麼發揮‘核心’作用有了更深的體會,也更清楚‘兩委’會應該怎麼開,如何更好地開展工作。”村委會副主任韓登恒説,“現在村委會班子有了凝聚力,齊心合力,工作認真。村幹部之間心貼得更近了,工作勁頭更足了,村民豎大拇指的也越來越多了。”

  讓村民富起來是硬道理

  見到村民代新民時,他已經收拾好行李,準備第二天跟隨伊犁州的一個代表團前往廣州,參加廣交會。用他的話説:“這已經是第六次參加廣交會了,今年樹上幹杏受了災,我只發去300公斤貨,肯定不夠。”

  2008年代新民敏銳地看到本村有種植樹上幹杏的地緣優勢,率先成立了新民樹上幹杏種植專業合作社,註冊了“依清農”商標。代新民的想法一開始並沒有得到村民的認可,成立合作社後也只有七八家村民加入,規模小,産品卻十分受市場歡迎。經過他的多方努力,如今合作社有120多戶加入,種植面積2000多畝。

  與代新民一樣努力發展經濟的還有楊再斌。這位跑過運輸的農民,看到了農産品加工的市場前景,投入資金建了一座5噸的烘乾加工房。“現在不僅加工樹上幹杏,沙棘、番茄等産品也加工。下一步,我還想進一步擴大加工的規模。”楊再斌説。

  程學文説:“為群眾辦好事實事的目的就是為了讓國家改革開放的紅利惠及更多的群眾,帶領群眾實現共同富裕的夢想。”如今二道河村建起了46個幫扶小組,加大村集體土地清理整頓力度,加快産業結構調整,僅今年新增加樹上幹杏種植面積就達1000畝,一大批勞動力從傳統農業中解放出來,勞務輸出人員增長1.2倍,達2150人。

  《光明日報》( 2018年11月17日 04版)

[責任編輯:楊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