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這些年,習近平看過的展覽、説過的話

2018-11-15 14:3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從《復興之路》展覽到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從“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到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再到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打卡”過很多大型主題展覽和博物館,他在觀展時的深情感慨,無不給我們帶來許多啟迪。央視網為您梳理這些年習近平總書記看過的展覽、説過的話,讓我們一起學之、化之。

11月13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2018年11月13日,黨和國家領導人習近平、栗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等在國家博物館參觀“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 新華社記者 謝環馳 攝

  偉大的變革——慶祝改革開放40週年大型展覽(2018年11月13日 國家博物館

  改革開放40年來,在中國共産黨堅強領導下,中國人民艱苦奮鬥、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了國家和民族發展的壯麗史詩,中華大地發生了感天動地的偉大變革。

  黨的十九大描繪了中國發展的宏偉藍圖,只要我們堅持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堅定不移全面深化改革、擴大對外開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一定會迎來更加美好的明天。

  大潮起珠江——廣東改革開放40週年展覽(2018年10月24日 深圳改革開放展覽館  

  再一次來到深圳,再次來到廣東,我們就是要在這裡向世界宣示:中國改革開放永不停步!下一個40年的中國,定當有讓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成就!

  同印度總理莫迪參觀精品文物展(2018年4月27日 湖北省博物館

  中印都是有著璀璨歷史文化的國家,兩國文化有許多相通之處,中印兩國應開展更廣領域、更深層次交流,共同致力於東方文明復興,共同倡導尊重文明多樣性,推動不同文明和諧共處。

  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30週年成就展(2018年4月13日 海南省博物館  

  要把保護生態環境作為海南發展的根本立足點,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這一片海上綠洲和這一汪湛藍海水,努力在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方面作出更大成績。

  同美國總統特朗普夫婦參觀故宮博物院(2017年11月8日 故宮博物院  

  文化沒有斷過流、始終傳承下來的只有中國。我們這些人也延續著黑頭髮、黃皮膚,我們叫龍的傳人。

  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2017年10月31日  

  毛澤東同志稱這裡是中國共産黨的“産床”,這個比喻很形象,我看這裡也是我們中國共産黨人的精神家園。

  “砥礪奮進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7年9月25日 北京展覽館  

  砥礪奮進、再接再厲,深入推進偉大鬥爭、偉大工程、偉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繼續奮鬥。

  銘記光輝歷史 開創強軍偉業——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主題展覽(2017年7月21日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90年來,人民軍隊在黨的領導下不斷從勝利走向勝利,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為國家富強和人民幸福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卓著功勳。人民軍隊砥礪奮進的90年,凝結著堅定理想信念、優良革命傳統、頑強戰鬥作風,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6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成就展。這是習近平按下“同心圓”互動裝置的觸摸板。這個“同心圓”互動裝置代表著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齊心協力、攜手合作,一起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2017年6月26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國家博物館參觀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成就展。這是習近平按下“同心圓”互動裝置觸摸板。這個“同心圓”互動裝置代表香港同胞和內地同胞齊心協力、攜手合作,一起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新華社記者 姚大偉 攝

  香港回歸祖國20週年成就展(2017年6月26日 國家博物館  

  香港回歸祖國20年來,在中央政府和祖國內地大力支援下,香港特別行政區實現各項事業全面發展,取得世所公認的成就,彰顯出“一國兩制”強大的生命力。20年的實踐證明,“一國兩制”不僅是解決歷史遺留的香港問題的最佳方案,也是香港回歸後保持長期繁榮穩定的最佳制度安排。

  海上絲綢之路文物精品展覽(2017年4月19日 合浦漢代文化博物館

  博物館建設不要“千館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內容要突出特色。

  英雄史詩不朽豐碑——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週年主題展覽(2016年9月23日 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

  紅軍長征勝利,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現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産黨人為之奮鬥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

  安徽金寨革命博物館(2016年4月24日  

  一寸山河一寸血,一抔熱土一抔魂。回想過去的烽火歲月,金寨人民以大無畏的犧牲精神,為中國革命事業建立了彪炳史冊的功勳,我們要沿著革命前輩的足跡繼續前行,把紅色江山世世代代傳下去。

  《偉大勝利 歷史貢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主題展覽(2015年7月7日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

  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牢記由鮮血和生命鑄就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偉大歷史,牢記中國人民為維護民族獨立和自由、捍衛祖國主權和尊嚴建立的偉大功勳,牢記中國人民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作出的偉大貢獻,珍視和平、警示未來,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堅定不移維護世界和平,萬眾一心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

2015年6月16日下午,習近平來到遵義會議會址參觀。

  2015年6月16日下午,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參觀遵義會議會議室時,向墻上的遵義會議參加人員照片深情凝視。新華社記者李學仁攝

  遵義會議會址和遵義會議陳列館(2015年6月16日  

  遵義會議作為我們黨歷史上一次具有偉大轉折意義的重要會議,在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堅持走獨立自主道路、堅定正確的政治路線和政策策略、建設堅強成熟的中央領導集體等方面,留下寶貴經驗和重要啟示。我們要運用好遵義會議歷史經驗,讓遵義會議精神永放光芒。

  西安博物院(2015年2月15日  

  一個博物院就是一所大學校。要把凝結著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文物保護好、管理好,同時加強研究和利用,讓歷史説話,讓文物説話。在傳承祖先的成就和光榮、增強民族自尊和自信的同時,謹記歷史的挫折和教訓,以少走彎路、更好前進。

  北京歷史文化展覽(2014年2月25日 首都博物館  

  搞歷史博物展覽,為的是見證歷史、以史鑒今、啟迪後人。要在展覽的同時高度重視修史修志,讓文物説話、把歷史智慧告訴人們,激發我們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堅定全體人民振興中華、實現中國夢的信心和決心。

  沂蒙精神展(2013年11月25日 華東革命烈士陵園  

  沂蒙精神與延安精神、井岡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樣,是黨和國家的寶貴精神財富,要不斷結合新的時代條件發揚光大。

  《復興之路》展覽(2012年11月29日 國家博物館  

  回首過去,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落後就要挨打,發展才能自強。審視現在,全黨同志必須牢記,道路決定命運,找到一條正確的道路多麼不容易,我們必須堅定不移走下去。展望未來,全黨同志必須牢記,要把藍圖變為現實,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付出長期艱苦的努力。

  (王夢華 整理)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