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輝煌60年 壯美新廣西】南寧有個“中關村”

2018-11-14 11:14: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北京中關村是著名的科技創新中心,全國皆知。而在廣西南寧,也有個中關村。

  南寧的中關村源自北京中關村。2015年12月17日,南寧市與中關村管委會、中關村發展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項目在南寧高新區正式落地。2016年7月24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正式揭牌運營。

  自此,南寧有了北京中關村的人才、技術、資本等創新要素;北京中關村有了面向東盟、輻射中南西南的創新創業服務平臺。京桂兩地協同創新逐漸在南寧這片土地上開花結果,正在形成戰略性新興産業集聚發展的科技中心、示範中心和服務中心。

  在南寧中關村協同創新展示中心裏,展示著基地內企業研發的機器人、新型無人機、可穿戴設備等高科技産品。這些展品,顯示了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的産業定位:以新一代資訊技術為核心,以智慧製造為內容,以科技服務為支撐的高端産業體系。

  “我們將充分發揮網路平臺力量,推動‘雙創’服務向更大範圍、更高層次、更深程度發展,引導企業、高校、科研院所合力參與,建設高水準、有特色、國際化的‘雙創’示範基地,探索形成可複製、可推廣的區域合作模式,激發南寧市創新創業活力,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品、新産業、新業態。”北京中關村資訊谷資産管理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王朝聞説。

  目前,創新示範基地産業集聚已形成規模。引進了包括微軟、以色列納安丹吉、東軟、中軟、明匠智慧等47家重點企業,入駐80家創新企業,累計入駐127家企業,入駐率達82%。基地已培育出8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和1家廣西“瞪羚企業”,累計取得智慧財産權和科技專利376項。

  産業的集聚也讓北京中關村企業轉移的功能得到了發揮。截至2018年6月,中關村企業累計在廣西設立分支機構920家,投資額總計151億元。這些入駐的企業,已經在南寧産業升級及面向東盟的科技合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廣西捷佳潤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展臺前,該公司董事長溫標堂按動手機,智慧水肥一體化灌溉系統就自動啟動。

  “使用這套系統,可用手機輕鬆管理萬畝農場。系統還能接通氣象部門的數據庫,比如將要下雨了,就會自動停止灌溉。”溫標堂説。

  目前,捷佳潤的灌溉系統在國內已經服務包括南寧糖業甘蔗“雙高”基地在內的40多萬畝土地,在國外為寮國、柬埔寨等客戶共8萬畝土地提供服務。

  創新示範基地的智慧製造優勢,正為南寧市的産業轉型升級提供有力支撐。廣西明匠智慧製造有限公司為南南鋁業股份有限公司的生産線升級提供了智慧化設備,提升了汽車鋁板材生産線的自動化程度,使操作工人由12人減少到了1人,大大提高了生産效率。哈工大機器人進駐南寧後,已為近50家企業提供技改方案。

  “創新示範基地也輻射引領了高新園區創新發展。在基地內企業創新影響下,南寧高新區2017年高技術産業産值增長16.58%,戰略性新興産業産值增長16.70%。”南寧國家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李耕説。

  在北京中關村的輻射帶動下,創新示範基地的人才、資金等創新生態系統也得到完善:引進了一批優秀科研人才,累計培養資訊技術、智慧製造專業人才5500名;累計設立各類創新投資基金規模近20億元,支援企業創新發展;借助中關村的優質平臺資源,創新示範基地的國際合作也不斷深入。

  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已經成為京桂兩地協同創新、共同發展的成功典範。目前,南寧市擁有國家級的研發創新平臺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5個、眾創空間5個,擁有高新技術企業451家,佔全區37%,科技進步對全市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57%,科技創新已成為引領南寧發展的重要動力。

  2017年6月,國務院確定了全國第二批“雙創”示範基地,以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為核心的南寧高新區,成為廣西首個國家“雙創”示範基地。

  今年4月26日,南寧中關村科技園正式掛牌,成為北京中關村在天津濱海新區、河北雄安新區之外,第三個重點打造的域外科技園區。在短短的兩年多時間裏,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完成了“三級跳”,從核心區到相思湖片區,再到南寧中關村科技園,標誌著京桂協同創新合作邁向更高層次。

  約704公頃的南寧中關村科技園通過對中關村運營模式的創新放大、落地生根,匯聚、整合創新資源,營造良好創新環境,力爭到2030年成為面向東盟的科技門戶、廣西資訊産業高地和南寧的智慧産業園區。

  “我們將發揮南寧高新區、南寧中關村創新示範基地的帶動作用,聚焦創新引領産業轉型升級,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加快推動科技與産業、平臺、金融、人才和開放合作相結合,使創新成為引領全市發展的第一動力。”李耕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童 政 馬春陽)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