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蓬佩奧:美國沒有用“新冷戰”遏制中國

2018-11-12 10:12: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美國不追求用冷戰遏制中國的政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上週末在華盛頓進行的中美“2+2”對話上表達了一些積極資訊。美聯社報道説,這是一次“相當坦率”的對話,美方堅稱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任何地方航行”,中方則直言不諱地警告美方“立即停止派遣軍艦和戰機靠近南海諸島”。國際輿論普遍認為通過這次對話“雙方都表現出改善關係的姿態”,“他們彼此劃出紅線,這也很重要”。不過,上個月剛剛發表演講尖銳指責中國的美國副總統彭斯,從11日起開始8天的亞太之行,其間他在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將就美國的印太戰略發表演講,不知道這回的演講又將給中美關係帶來什麼?

  “競爭並非敵意”

  當地時間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蒂斯舉行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後,在美國國務院一同會見記者。據美聯社報道,率先發言的蓬佩奧稱,中美面臨重大分歧,但合作依然是必要的。他説,美國並非要向中國發動“冷戰”,也並非要奉行遏制中國的政策,美中在關鍵領域的合作“必不可少”,呼籲中美在朝鮮問題上進一步合作。楊潔篪表示,兩國擁有廣泛共同利益和巨大合作空間,同時在一些領域也存在分歧和不同看法。歷史和現實證明,合作是中美唯一正確選擇,共贏才能通向美好未來。

  美國《華盛頓觀察報》10日稱,此次美中外交安全對話的目的是為兩國明顯的戰略競爭降溫。蓬佩奧上述言論旨在否認中國的指責,即美國正在回到冷戰時代的狐疑當中。面對美國對中國軍力發展的懷疑,魏鳳和強調,中國軍力的壯大不應該被視作威脅,“我並非只是重復官方立場。我們絕不尋求霸權,對外擴張或者軍備競賽。中國發展國防只為保護自己,保護中國人民免於戰爭,給他們和平的生活”。馬蒂斯則表示,開誠佈公是和平的關鍵,“我們認識到,兩軍關係可以成為兩國關係的穩定來源,只要我們保持透明,真誠溝通”。

  “美中表現出對和解的興趣”,德國《世界報》11日指出,美中“2+2”對話顯示雙方已有興趣在部長級會議上緩和雙邊緊張關係。日本朝日電視臺10日報道稱,因貿易摩擦而對立的中美兩國高官在華盛頓舉行了外交安全對話,顯示美國不希望與中國之間形成“冷戰”。香港《南華早報》11日稱,美國在中美外交安全對話中既談論了利益匯合點,也提到分歧,關鍵是傳達出特朗普政府對華關係新格言:“競爭並非敵意。”

  《日本經濟新聞》10日稱,特朗普政府中期選舉之後不會馬上、迅速和決定性地調整對中國的經貿政策。但是,民主黨獲得眾議院多數,肯定會使美國國內在貿易戰問題上的不同聲音上升。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在華盛頓恢復,接下來中美領導人還要在阿根廷G20峰會上會晤,“讓人感覺中美關係的對話大門似乎重新打開了”。

  “彼此劃出紅線”

  英國廣播公司(BBC)10日稱,在聯合記者會上,四人都肯定對話是積極而具建設性的,“管控分歧”成為關鍵詞。在記者會上,兩國代表都多次提到,此次對話是為月底的“習特會”鋪路,這些表態一定程度上體現了習特對話的基礎。不過,雖然中美高層就“分歧中求合作”達成共識,但在南海、臺灣、人權等敏感問題上,兩國仍然堅持一貫立場,“各説各話”的發言中暗藏了諸多的論點交鋒。

  據BBC報道,楊潔篪批評美國戰艦在南海巡航以及對中國人權狀況説三道四的行為,“美軍應停止派出軍艦和戰機接近屬於中國領土的島嶼,並停止破壞中國主權和安全利益的行為”。馬蒂斯則為美國海軍辯護,稱美國將繼續在國際法允許的範圍內航行、航海,美國對一個“開放而自由的太平洋”的追求是不可動搖的。

  據朝日電視臺報道,蓬佩奧也就南海、臺灣等問題對中方表示了“擔憂”,楊潔篪則強調期待美國尊重中國的主權,並表示,“貿易戰對於兩國和世界經濟是一種傷害”。報道稱,在一些問題上雙方意見對立,但蓬佩奧最終表示對話是積極的。

  據共同社報道,馬蒂斯在對話之後的記者會上透露,中美兩國為避免衝突正構築兩國軍隊的溝通渠道,並就落實互信機制取得了一致。中美軍方還在“推動兩軍關係成為兩國關係的穩定器”這點上達成共識。

  據臺灣聯合新聞網11日報道,美中雙方在記者會上都主動談到臺灣。蓬佩奧表示,美國對臺政策“沒有變化”。魏鳳和則表示:“如果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我們會像美國當年南北戰爭一樣,不惜一切代價,維護中國主權。”

  香港《南華早報》11日稱,中美官員展示了在南海、臺灣、人權方面的分歧,但都堅稱不會在這些方面削弱對方,同時強調繼續合作的必要性。分析人士稱,此次對話“旨在阻止兩國關係在‘習特會’之前進一步惡化”。前墨西哥駐華大使瓜哈爾多表示,美中通過“2+2”對話確保貿易戰不變成熱戰,這一點極為重要,“他們都彼此劃出紅線,這也很重要”。香港嶺南大學政治學教授張寶輝説:“因為雙方的立場和利益非常不同,這些問題很難解決。不過,只要有對話,就意味著他們希望繼續合作。”

  “走向協議的第一步”,德國新聞電視臺11日表示,中美“2+2”對話的結果符合外界預期,因為全球兩大經濟體之間的問題過於複雜,一次對話無法解決所有問題,這只是雙方漫長而又需要耐心的系列對話的開始。

  納瓦羅警告華爾街

  外媒認為,美中重啟外交安全對話,有助修復兩國因貿易戰而急轉直下的關係。多位華爾街高管近日也與美中官員會晤,敦促雙方達成解決方案。然而,美國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當地時間9日卻在美國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警告華爾街銀行家與基金經理,“不要插手美中貿易談判”,使雙方儘快達成貿易協議,並稱他們是試圖向特朗普施加壓力的“未註冊的外國代理人”。當被問到他是否認為“習特會”將促成貿易協議的達成或開啟更廣泛的談判時,納瓦羅回答道,此類談判“不是我負責的事”,稱談判將由美國貿易代表萊特希澤領銜。

  此外,美國副總統彭斯的亞太之行也被認為是觀測中美關係走向的風向標。他將在11日到18日出訪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亞和巴布亞紐幾內亞,其間出席東盟—美國峰會和東亞峰會,並在17日出席APEC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就印太戰略發表演講。

  一名美國高級官員9日透露,彭斯在APEC會議上的演講將“深入和全面”地闡述美國對地區安全架構以及戰略前景的構想,並“對中國提出強烈批評”。他説,彭斯還將宣佈美國政府出資600億美元對印太地區各國提供經濟援助,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加強美國在該地區的存在。

  美國彭博新聞社11日稱,特朗普選擇缺席APEC年度會議。彭斯上月炮轟中國,被認為是對中國發出“新冷戰”宣言。這使得他不太可能與中國官員進行實質性會晤。日本《朝日新聞》11日稱,尚不清楚在新加坡中國總理李克強是否會晤彭斯。如果兩人會面,將是“習特會”的前奏。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