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選戰剛結束,塞申斯就被勒令走人,特朗普的內閣“大換血”開始了?

2018-11-09 10:00: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綜合報道】“按您要求,我提交辭呈。”美國司法部長塞申斯7日上午向總統特朗普提交了辭職信。儘管美國媒體早就猜測塞申斯會“被辭職”,但特朗普選在中期選舉後的第一天就勒令塞申斯走人,還是令許多人感到心寒。許多分析認為,這可能是特朗普內閣“大清洗”的開始。特朗普辭掉反擊“通俄門”調查不力的塞申斯,被普遍認為是向民主黨發出的警告,也是美國兩黨內鬥加劇的信號彈。在民主黨重新控制眾議院後,特朗普表示期待“美好的兩黨合作”,但7日他在白宮記者會上怒斥指責他的媒體記者,同時誓言,如民主黨控制的眾議院對其展開調查,定將以“戰爭姿態”進行報復,甚至不惜“再上演一遍政府停擺”。面對美國國內兩黨更加激烈對立的局面,國際上擔憂“美國內政危機可能將輻射到國際社會”的聲音多起來。法國國際廣播電臺稱,兩黨走向激烈對立,好鬥的特朗普為鞏固選舉基本盤,或將選擇以更極端施政手段吸引鐵票。德國《商報》8日憂心忡忡地稱:“歐盟、俄羅斯、沙特、伊朗……都應該擔心特朗普的新攻擊”。

  “塞申斯被迫辭職了,結束了一位‘飽受批評的忠誠分子’的任期。”美國福克斯新聞網稱,塞申斯“被炒”並不令人感到意外,特朗普此前一再宣稱在中期選舉後要進行內閣大改組。而且,近一年來,塞申斯可能被“開除”的傳言,比任何人都要多。不過,這一消息出現在中期選舉後的第一天一大早,仍令許多人感到震驚。報道稱,特朗普甚至沒有直接給塞申斯打電話,而是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通知塞申斯,總統要求他辭職。

  塞申斯去年2月就任司法部長,他曾經被特朗普稱為是最忠誠和最可信賴的手下之一。但不久後塞申斯被美國媒體爆出曾在2016年總統大選期間會見俄羅斯駐美大使,他隨即主動承認,並選擇回避關於俄干預美國選舉的“通俄門”調查。去年5月,司法部任命聯邦調查局前局長穆勒為特別檢察官主持“通俄門”調查。此後,“通俄門”調查一直是特朗普的一塊“心病”。一年多來,由於塞申斯無法在阻止“通俄門”調查中發揮作用,特朗普一直對他表示不滿,甚至稱如果自己早知道他會回避“通俄門”調查,就不會任命他為司法部長。

  “塞申斯之後,誰是下一個?”美國政治新聞網稱,塞申斯是中期選舉後第一位遭解職的特朗普政府內閣級官員,但他很可能不是最後一個。特朗普在中期選舉前就多次表示將進行內閣大調整,包括防長馬蒂斯、商務部長羅斯、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白宮辦公廳主任凱利等多名內閣官員都將職位難保,很可能在年底前的政府大調整中被撤職。特朗普曾稱馬蒂斯“有點像民主黨人”。商務部長羅斯則被特朗普稱為“已過了黃金期”,他可能被貿易代表萊特希澤代替。國土安全部長尼爾森也被特朗普批評在邊境安全問題表現軟弱。而凱利與總統的冰冷關係一直沒有好轉,在週三的記者會上,當記者問起凱利的去留時,特朗普不置可否。

  政治新聞網稱,內閣大調整將重塑特朗普政府,但也會給他帶來新的政治麻煩。在考慮這些政府官員的去留問題上,特朗普一直處於左右為難的困境之中:一方面是他想解除他不喜歡的人或者認為對自己沒有幫助的人的職務,另一方面是他得冒著引發任命新內閣成員聽證會上“醜陋鬥爭”的風險。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