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將舉行 兩國關係現“緩和跡象”

2018-11-07 09:28:00
來源:環球時報
字號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約記者 蕭強 王逸】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6日宣佈,經雙方商定,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將於11月9日在美國華盛頓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篪將同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國防部長馬蒂斯共同主持上述對話。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將參加。雙方將就中美關係及其他共同關心的重要問題深入交換意見。美國國務院和國防部5日也發佈了該對話將舉行的消息。法新社6日評論稱,在貿易戰的背景下,被推遲一個月的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即將舉行,表明“兩國關係出現緩和跡象”。

  2017年4月,習近平主席和特朗普總統在海湖莊園會晤後確立了中美四個高級別對話機制:外交安全對話、全面經濟對話、執法及網路安全對話、社會和人文對話。同年6月,中美首輪外交安全對話在華盛頓舉行,第二輪對話原定在今年10月舉行。但美方的一系列舉動導致中美關係持續緊張,美方官員放出消息稱“中方提出推遲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遭中方駁斥。中國外交部稱,這一説法完全歪曲事實、別有用心,極不負責任。事實是,美方向中方提出,希望推遲第二輪中美外交安全對話。

  香港《南華早報》6日稱,近兩個月來,美方接連挑釁中國,招致北京憤怒。中美外交安全對話推遲一個月終於舉行,顯示雙方在貿易、南海與臺灣海峽緊張局勢不斷升溫之際仍願意繼續保持溝通。法新社稱,美中現在仍處於高風險對峙中,特朗普已經對一半的中國進口商品加稅,而中國予以還擊;特朗普還將美中紛爭變成全面施壓——強化對臺灣的軍事支援,切斷中國獲取美國高科技的途徑。但上周開始,在與中國領導人通電話後,特朗普的調門變得和緩,並預期美中會達成貿易協議。

  “G20峰會前夕,美中關係寒霜開始融化。”路透社6日評論稱,在中美兩國元首可能在月底的布宜諾斯艾利斯二十國集團峰會上會晤之前,兩國高級官員將在華盛頓舉行頂級外交與安全會談,以解決破壞性的貿易戰。姍姍來遲的對話是關係轉暖的最新跡象。報道稱,貿易戰對中美雙方都造成了損失,中國股市遭到重創,美國大豆對華出口幾乎停滯。正在上海參加中國首屆國際進口博覽會的美國大豆出口委員會CEO吉姆薩特對路透社表示,中美都意識到保持關係的重要性,“上周(兩國元首)通電話後,雙方都對可能達成某種協議更加樂觀”。

  “中美防衛官員會晤將努力避免南海衝突”,《南華早報》稱,美方9月20日以購買俄羅斯武器為由宣佈對中國軍方實施制裁後,雙方軍事關係持續緊張,美國派出軍艦和B-52轟炸機赴南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並“例行通過”臺灣海峽。最近的一次,中美軍艦在南海僅相距41米。

  也有媒體對中美外交安全對話能取得多大成果表態謹慎。英國廣播公司(BBC)6日稱,雖然中美重開外交安全對話,但關係回暖仍存在變數。一兩次的談判或接觸並不足以證明中美雙方的關係真正改善,外界要留意的是雙方實質性的舉動。有學者表示,中美關係很難單憑一兩次會面就能有“180度的轉變”。在國際關係層面,各方都不會一下子把現狀推倒,需要更多的會面或交流,推動雙邊關係逐步改善。          

[責任編輯:張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