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新疆阿克蘇地區:國有農牧場改革激發林果業活力

2018-11-06 10:35:00
來源:經濟日報
字號

  “以前在林場,核桃樹生病要自己想辦法,核桃熟了得自己聯繫銷路。現在從田間管理到銷售,企業承包了,不僅省心省力,還能賣上好價錢。”新疆溫宿縣柯柯牙鎮核桃新村承包戶木合旦吐爾迪告訴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今年核桃每公斤25元,20畝地比去年多收入2萬多元。

  承包戶種植效益的提升得益於國有農牧場改革。木合旦吐爾迪原是阿克蘇地區溫宿縣木本糧油林場職工,現在是寶圓果業有限公司的承包戶,寶圓果業有限公司是以原木本糧油林場為基礎組建而成。近年來,由國有農牧場改制為企業後,寶圓果業公司免費向承包戶傳授種植和防治病蟲害技術,統一收購、統一齣售。

  承包戶增收的同時,寶圓果業公司也實現了輕裝上陣。“改革後得以聚焦主業,重點抓生産、抓銷售和推進企業發展。”公司負責人劉國慶介紹,今年,寶圓果業公司産值升至2.15億元,比去年增加2000多萬元。

  改制以來,“寶圓牌”核桃先後獲得“新疆著名商標”“中華名果”“中國國際林業産業博覽會金獎”等榮譽。寶圓果業還不斷擴大木本糧油林場的核桃品種選育、栽培管理技術及品牌優勢,並與新疆林科院合作推廣培育溫185、溫新新2品種,以此提升企業的研發實力。

  從國有農牧場改制為企業,只是阿克蘇地區國有農牧場改革的路徑之一。據介紹,阿克蘇地區原有57個國有農牧場,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體制機制不順、社會管理薄弱等問題突出,改革迫在眉睫。2014年,該地區啟動了國有農牧場改革,進一步激發農牧産業的活力。

  按照撤場並鄉、撤場建鄉、公司化改革、雙軌制4種方式,阿克蘇地區分類推進國有農牧場改革。其中,撤場並鄉方式針對區劃分散、管理交叉和底子薄、規模小、效益差、沒有優勢特色的農牧場,按照就近就地撤場方式併入周邊鄉鎮;撤場建鄉方式則是針對地處偏遠、不具備並鄉和實行企業化改革條件的農牧場。

  上述改革,意味著原農牧場職工的身份發生了變化,職工變為農民後可享受到各項惠農政策。此外,對於原國有農牧場職工關心的社保續接問題,改制後的單位劃定一定面積的果園、耕地,作為交納社保費用的保障。吃上“定心丸”的承包戶,更加精心地管護耕地、果園,為當地林果産業的升級奠定了基礎。

  對有一定經濟基礎、有主導産業、有發展潛力的國有農牧場,阿克蘇制定政策剝離其行政社會職能,改製成企業走市場化、股份化、集團化、産業化之路;對生産經營規模較大、社會管理任務較重的國有農牧場,實行雙軌制改革,將行政職能和企業發展完全剝離,組建管委會和集團公司,分別承擔社會管理職能和生産經營職能。

  “改革激發了林果業活力,今後將依託改制後的企業,推進核桃及其副産品精深加工,走出一條核桃産業多元化發展的路子,為當地群眾拓寬增收渠道。”溫宿縣國資辦主任尹紅安説。(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喬文匯 通訊員 徐 靜)

[責任編輯:楊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