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灣網移動版

    台灣網移動版

中國婦女十一大以來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亮點綜述

2018-10-29 10:01:00
來源:光明日報
字號

  原標題:凝聚巾幗力量 建功新時代——中國婦女十一大以來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亮點綜述

  光明日報記者 王海磬

  這是婦女事業和婦聯工作實現歷史性跨越的5年。

  中國婦女十一大以來,各級婦聯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立足基層、服務婦女,以紮實的工作,推動婦女工作快速發展,不斷增進廣大婦女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中國婦女事業碩果纍纍。

  深化改革 激發婦女群眾工作源源動力

  對於河南省漯河市源匯區下崗女職工高水霞來説,2017年5月是一個難忘的月份。那時,一場暴雨使她辛苦種植的近400畝綠葉包菜大量開裂。正當她為包菜銷售一籌莫展之際,與她聯繫的“娘家人”——當地婦聯幹部第一時間伸出援手,短短7天時間裏發動愛心人士認捐認購,幫助高水霞順利渡過了難關。

  高水霞是婦聯幹部直接聯繫婦女群眾制度的眾多受益者之一。

  婦聯組織的根基在基層。過去,受制于各種條件,農村和城市社區婦代會長期處於“一間房子一個牌、一張桌子半個人”的狀況,力量薄弱、手段短缺。

  2016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全國婦聯改革方案》。此後,全國婦聯出臺90多個配套文件,使改革措施清晰具體。各省區市婦聯改革方案全部印發實施,推動改革遍及各地。

  改革中,通過機關幹部定期走訪基層、入戶結對、參與扶貧接力等多種方式,建立縣以上婦聯基層聯繫點15萬多個,各級婦聯幹部直接聯繫婦女群眾1.6億多人,為婦女群眾解決了許多實際困難,把“娘家人”的溫暖關愛送到婦女群眾身邊。

  在全國婦聯推動下,各地婦聯秉持“怎麼有利於做好婦女群眾工作,就怎麼建組織”的原則,不斷加強基層陣地建設。在農村和社區,婦委會改婦聯已實現全覆蓋;在“兩新”組織,婦聯像雨後春筍般成立;在商業樓宇、專業市場,越來越多的婦聯組織觸手可及。

  在“會改聯”基礎上,一些地方還積極探索,以靈活多樣的方式建立婦聯組織,填補覆蓋“盲區”——

  上海金山區針對新業態、新群體較多的情況,建立農村專業合作社婦聯;廣州花都區在外來務工婦女聚集地建起流動婦聯;東莞大朗鎮在專業市場毛織貿易中心建立婦聯;四川成都一些海歸女性創業者建立了“創女時代”婦聯;浙江舟山加強女性社會組織建設,匯聚婦女群眾20000余人……

  陣地拓展了,工作力量必須跟上。各地把熱心婦女工作且有能力的女性吸納為婦聯執委,全國僅鄉、村兩級就有婦聯執委770多萬人。

  銳意進取 助力新時代女性書寫精彩人生

  2018年9月,主題為“匯聚巾幗力量,助力灣區建設”的2018粵港澳大灣區婦女創新創業大賽在廣東珠海橫琴正式啟動。這場旨在為優秀女性人才創新創業搭建平臺的比賽,成為近年來婦聯組織大力推動“創業創新巾幗行動”的一個縮影。

  2015年,全國婦聯在廣大婦女中開展“創業創新巾幗行動”,通過多種形式和途徑,鼓勵引導廣大婦女增強創業意識、弘揚創新精神、投身“雙創”實踐。

  一場場創業創新大賽陸續開展,以實實在在的幫助,為創業女性插上夢想的翅膀。2017年9月20日,在杭州首屆中國婦女創業創新大賽上,總決賽選手們的項目演示贏得陣陣掌聲。最終,獲獎項目受到30余家創投機構、10多億元資金的青睞。

  不僅是創業,在各行業各領域,婦女發展成績斐然。

  在拔掉窮根、擺脫貧困的大決戰中,婦女積極發揮“半邊天”作用。2015年12月,全國婦聯下發相關意見,要求各地婦聯以更大力度、更精準的舉措推進“巾幗脫貧行動”。

  據統計,“巾幗脫貧行動”啟動以來,婦聯組織在800多個貧困縣建立了2100多個婦女手工協會,帶動106萬人次建檔立卡貧困婦女通過發展手工業就地就近就業;投入項目資金2430萬元,創建480多個“全國巾幗脫貧示範基地”;開展各類脫貧培訓班3.49萬期,培訓貧困婦女和婦女骨幹231萬人次。

  勇於創新 唱響家庭文明建設主旋律

  “要注重發揮婦女在弘揚中華民族家庭美德、樹立良好家風方面的獨特作用”“廣大婦女要自覺肩負起尊老愛幼、教育子女的責任,在家庭美德建設中發揮作用”……2013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同全國婦聯第十一屆領導班子成員集體談話併發表重要講話,為婦聯組織開展家庭文明建設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

  5年來,婦聯組織大力加強家庭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引導廣大婦女帶動家庭成員爭做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培育好家風,積極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家庭生根,推動形成社會主義家庭文明新風尚。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來自全國婦聯的數據顯示,我國目前有4億多家庭。家庭工作是婦聯工作的傳統陣地和優勢領域。近年來,婦聯組織更加注重品牌建設,通過創新開展尋找“最美家庭”活動,賦予傳統工作新的活力。

  2014年2月起,一場場尋找“最美”、發現“最美”、爭做“最美”的接力活動在城鄉廣泛開展。據第三方評估顯示,尋找“最美家庭”活動已覆蓋全國各省區市和90%的區縣,社區(村)覆蓋率達80%。

  為了讓“最美”的芬芳洋溢在人民群眾心間,各地開闢專欄專題,建立5500多個活動官網、官微,廣泛傳播“最美家庭”感人事跡。截至2017年底,累計有4.1億人次參與線上線下的“尋找”活動,涌現出各級各類“最美家庭”314.5萬戶。越來越多的家庭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努力成為“最美”,涵養良好家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作為對人一生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教育,家庭教育被認為是人生整個教育的基礎和起點。2016年,全國婦聯等9部門印發《關於指導推進家庭教育的五年規劃(2016—2020年)》,提出到2020年,基本建成適應城鄉發展、滿足家長和兒童需求的家庭教育指導服務體系。

  針對家庭教育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婦聯組織積極推進家庭教育立法進程,深入開展家庭教育科學研究。全國各級家庭教育學會(研究會)開展家庭教育課題研究和調查研究上萬個,組織開發了豐富的指導材料、培訓材料,為家庭教育提供有效幫助。

  目前,全國共有城鄉社區家長學校和家庭教育指導服務站點近35.9萬個,網上家長學校1.7萬多個、家庭教育短信微信服務平臺6.4萬多個。

  家和萬事興,家齊國安寧。乘著新時代的東風,婦聯家庭工作將文明幸福的種子遍撒億萬家庭。

  《光明日報》( 2018年10月29日 04版)

[責任編輯:張曉靜]